水稻种植技巧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01 10:52:38

水稻种植技巧问题分析

作者:刘克让 篮仁德 单位:中专区农科所

汉中区1959年水稻又一次获得了全面丰收,在丰产实践和贰脸研究中创造出不少径脸。为了总拮和推广这些胫验,促进1960年水枪生产的棍糟跃进,兹将在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河县、宁强等地区所进行有关水稻密植、插秧期,施肥等阴题的褐查资料初步正理如下:

一、密植问题

密植是次业增产措施的中心环节,在八字失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汉中地区历年水稻犷增产,特别是59年全区静多大面积丰产,合理密植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插秧密度和产量灼关系:根据各地表查,在一定范围内,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力。而增加。洋县榭村公社清水管理区稠查f)插秧密度在1。2~1。5万穴范围内,每(表略)亩有效分莫在13~16万个,产量高而稳定;.插秧密度低于9,400穴,每亩穗数不到10万个,产量低;密度高于2万穴以上,虽然单位有效分莫增加,但产量并不上升。汉中市销旗公社付家巷队插秧密度由7400至13000穴范围内,每亩有效分莫由n万个到16万个;产量随着密度沟增加而增加,但当密度为2650肠穴每亩有效分肇污加至归3万余个讨,产量佼1万戈上下咸产30%左右。污县褒联公社祀宅管理区亩产300至7的斤启,插秧密度一般在70ao至9000穴之简;亩产在800至g的斤灼,插秧密度在12000至14000穴之简,密度在2万穴以上时产量有下降趋势。城固县龙头公社刹查,插秧密度在12000至14000穴之简,每亩穗数17万余个,产量稳定在300斤/亩左右。密度在17000穴以上,产量有下降趋势;密度在1万穴以下,产量低而不稳定。据在西乡县胃山公社撞家沟管理区调查〔表2):插秧密度由9500穴增加至15000穴范围内,每穴有效分集稳定在12一13个,产量随着单位总穗数增加而增加,密度提高到2万穴左右,产量仍稳定在800斤上下;密度提高到25000穴以上,单位总穗数虽继续增加,但产量下降。从以上各地刹查青料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插秧密度,、单位总穗数增加,产量随着增加。在目前耕作水平基础上,盆地区插秧密度在1。2至1。7万穴,每亩13至17万穗;山区插秧密度1。5~2。0万穴之简,每亩15~20万穗,可稳定的提高产量。(二)穗多和穗大、粒重的关系:穗多、惹大、粒重是构成水稻高产的三个因素。按一役规律,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内穗数增加的幅度,大于每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降低的幅度,因而增产是有保征的;另一方面单位面积内穗子的多少和大小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密度增加后,每穗粒数减少,不实粒(批粒)增加,籽粒在一定程度上变小。只有合理安排穗多、穗大、粒重之简的正确关系,才能做到密植增产。据在汉中市铺旗公社付家巷队稠查,当插秧密度在7400至11000穴之简,每亩12一16万穗,每穗桔实百粒以上,批粒10%左右,因而插秧密度增加,产量随着穗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插秧密度在13000穴以上时,单位面积总穗数仍随着密度提高而增加,但单穗结实粒数揪少,枕粒率增加,产量降低,且不稳定。西乡县置山公社稠查(表3),最高产量、是在密度1。2~1。5万穴的范围内;当密度低于1万穴,虽然单穗桔实多,私粒少,但因单位面积总穗数少,产量降低;密度在20000穴以上时,每穗拮实粒数减少,批粒显著增加,千粒重降低,虽然单位总穗数增加,也难获得高产。(三)密植方式:随着插秧密度的增方,改进插秧方式,正确的配置行穴距,使每介卫株都能最有效的利用地力、阳光和空气,使个休与群体简的矛盾得到合理的处理,对获得增产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各地耕作方式的不同,盆地区以正方形插秧方式隽主,山区以“摆密退稀”的长方形插秧方式义主。西乡县胃山公社调查:插秧密度和其他栽培条件相同,长方形栽植较正方形彩植产量高。可以想冕,插秧密度小时,每穴居占空简大,因此正方形栽植,四周能豹均匀短风透光,植棵均衡生长。随着插秧密度的耀加,每穴(兜)所占空简相应减小,因而滴亚行穴距既有利于通风、透光、排湿,也便利丁’田简管理工作的进行。汉中市铺旗农技站采用单行条插(嫣蚁出洞的密度对比贰脸,(表略西乡县育山公社部分生产队在贯彻合理密植的同时,改进插秧方式,采用分痛(畦)栽植,即每隔4一6尺插秧,痛简相距O。8一1。O尺作为人行道,便于田简后期施肥,防虫等管理,对稠节科简蒸发、排湿、透光等也有夏好作用,各地可以贰行。(四_〕密植与其他农业技术:密植和•“八字宪法”中的各项措施必须紧密桔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增产作月。据各地稠查,肥地获得最高产时的每亩穗数要比瘦地获得最高产量的每亩穗数为多;提高土壤肥力,为增加插秧密度提供有利条件。从稠查中看出;提高土壤肥力又是促进分孽的有效方法。插秧密度相同,土壤较肥沃时,分萦增加,有效分孽率高.因而保征了产量的程擅提高。此外,如插秧时简、气候条件、品种特性,都影响着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变化。从各地丰产田的插秧密度看出,插秧密度既要根据不同地区来决定,同时也要为力求增加密度、多穗、多粒创造更好的栽培条件。

二、插秧期问题

早播、早插、早收、“一季早,雨季好,”这是我区多年来水稻生产轻脸的总拮。59年我区水稻播种期和插秧期比往年早,抓的紧;对早熟增产起了显著作用。根据西乡县育山公社撞家沟管理区刹查(表略),早插秧较晚插秧产量高。单位产量随着插秧期的提早而增产,农碧羡:“早季争一候,晚季争一旬。”“早栽三天,早熟一天。”提早插秧不仅产量高,同时成熟期也提早,在气候变化大,生长期简常遭秋霖秋涝等自然灾害的山区,适时的、及早的进行插秧对保征丰产丰收更有着重要作用。1959年全区各地秧田播种期和移植期比以往普遍提早:盆地区大都在清明、谷雨期简播种,西乡、镇巴等山区在三月底至四月半背,宁强、略阳、凤县等山区一般在四月中、下旬播种育秧,各地秧田播种期比往年提早7~10天。插秧期提早,对早熟增产起了显著作用,丘陵山区气温不稳定,水稻生育后期径常因霜害影响成熟,遭致冰雹而减产。因而早播、早栽争取生长季节,可以确保稳产丰收。略阳县郭镇公社木瓜园管理区地势高寒,无霜期短,常年因霜期早临,水稻籽粒不能充分成熟。1959年全区提早播种,抢时栽秧,全管区453亩水稻平均亩产600斤,较58年亩产330斤提高81。8%,克服了历年来因霜害为害“花而不实”的“秋封”喊产的现象,获得了丰产丰收。为了早播而不烂秧,各地不仅改进了秧田环境,还注意了气象条件,不蒲在盆地和丘陵山区,一般采取趁暖,抢晴播种育秧。我区历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气温呈现波厦上升,寒暖相互交替,寒潮逐次削弱,气温起伏上升,一般寒潮过去必须出现暖期的高肇。西乡县首山公社大兴生产队根据以往气温变化规津,1959年在薯潮来‘讨f3月底夕浸称催芽,寒潮过去气温回升时(4月’5~7日)播种育秩,满足种芽萌发对温度的需要,避免烂芽、烂秧,保就了提早栽秧。按品种特性,分期培育嫩仕秧是育彻旦播早插的重要措施。粳稻比釉稻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各地一般采用了先播粳稻,后播釉稻;先播中晚熟品种,后播中早熟品种。分期培育嫩壮秧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如宁强县阳平公社三星队四小队1丘3.6亩栽植潇月)秧,返青快,‘有效分肇多,亩产702斤,而一小队4.8亩的一丘栽植45天的老秧,亩产508斤。宁强县城关公社工星农塌9亩南特号,秧龄50天以上,移栽后却余天即园杆拔节,几穗头小,籽粒少,平均亩产仅100余斤。载秧期的早晚与当年气候、水利、前作(茬口)以及劳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调查分析,盆地区菩子田和浅山区冬水田插秧枷,么提早到五月初,晚禾田随着栽秧期的推浊产量逐渐低藏;丘陵山区插秧期周劳力叫紧张,因此妥善安排农活,提旦插秧期,对但生、早熟、早收更有着重要意义。

三、施肥问题

1959年全区水稻施肥水平比往年普通提高,施肥方法也有所改进。由于地区的不同,肥料种类和霓量是有差异的,据汉中市不同地区水稻丰产田可以看出一般施肥水平:1。盆地区:铺旗公社新桥队271。98亩稻田,单产750斤,平均每亩施圈、堆肥、尿水(肥料种类下同)10000斤;石再公社焉家巷生产队60.19亩,单产704斤,每亩平均施吧7400斤;葫镇公社刘家堡队22。5亩,单产615斤,每亩平均施肥6800斤。2立秦岭浅山区:焉道公社黄家院生产从41。52亩,亩产830.4斤,每亩踩青、旅圈堆更尿水7000余斤;东沟生产队60魂。8亩,单产C的。4斤,平均每亩施肥SOOG余斤;褒河公社沙可管区363。4亩,单产502.3斤,每亩下均施笼4000斤。3.巴山浅山区:南海公社油盘寺队5咫.95亩,单产500斤,平均每亩跺青生圈堆卿6000余斤;新集公社安坎队1014.落亩,单洲639.5斤,每亩平均施肥婆500斤,龙浏寺队41.56亩,单产681斤,平均每亩施肥8500余斤;沙坦队1148.73亩,单产502斤,平均每亩施肥4700斤;黎坪公社元塌管区五朗坝队1332.7亩,单产433斤,平均每亩施肥3300余斤。从以上施肥数量看出:单位产量随着旅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亩产40仓、500斤;每亩施肥3000至5000斤,亩产500~600斤;每百施肥4000一6000斤,亩产600~700斤;每亩施肥60叻至8000斤;亩立7的~800斤,每亩旅肥7000、10000斤。正确掌握嚷追肥比例,对于翻节水稻的营养生理,做到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有着密切关系,从汉中市不同地区一些大面租施爬情况(表略)可以看出:’连施肥充足的条件下,底肥占施肥总量的60%以上,可获得高产,达到节拍用肥的作用;底肥占总量的40%以下时,易于形成前期肥力不足,后期徒长倒伏等现象。表7的底追肥比例只是一般情况,在生长过程中,如底肥不足时,可按苗期适量的施用追肥。据凋查,有的地区插秧前底肥不足,插秧后大抓追肥,也取得了丰产。如表7所列中所公社连山队底肥占总肥量的20%,插秧后株棵黄瘦,及时进行了追肥,也获得了700余斤的产量。按土壤肥力和稻株生长情况,看苗追肥,是施肥技术的关键,各地追肥一般采用了分期追肥,少吃多餐,早、中稻提早追肥,着重返青后的第一次追肥,以后看苗促进,在穗分化初期施用穗肥,对攻粒攻穗,提早粒重,减少批粒起到显著作用。

上一篇:轨道设备建设研究 下一篇:铁道隧道沉降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