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享,走好与人交流的第一步

时间:2022-06-01 05:55:22

学会分享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良好开端,是幼儿学会与人交流的第一步。面对幼儿的“独享”“独占”“多占”现象,教师们该如何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示范经典的榜样,拥有分享的骄傲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有极高的威信,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就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做好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行为,让其感受到分享是一种自豪的、值得表扬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画脸谱”的活动中,幼儿在勾勒好的脸谱上,使用水彩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水彩笔都是幼儿们自己准备的,虽然画得有些笨拙,但是每个幼儿画得都非常高兴,忙得不亦乐乎。这时我看到丽丽却没有动手,原来丽丽今天来得太匆忙,忘记了带水彩笔,于是我从桌子上拿出自己的水彩笔,让丽丽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坐在丽丽旁边的慧慧看到了,想了想对丽丽说:“丽丽,你也可以用我的水彩笔吧!”丽丽高兴地点点头,两个人合作得非常愉快,还商量着哪个颜色最好看。当孩子们的作品一个个完成时,丽丽高兴地说:“慧慧,我要对你说声谢谢,没有你的水彩笔,我的脸谱就不会画得这么漂亮了。”听到丽丽的话,慧慧骄傲地说:“没有关系,我们是好朋友。”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成了幼儿学习的榜样,使他们在无形中学会了分享,获取了帮助别人的那份骄傲。

二、正面温暖地激励,享受分享的甜蜜

表扬,能够让孩子们兴奋好几天,成为加强和维持行为的强劲动力。在幼儿表现优秀时,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幼儿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使他们能够体会到与人分享所带来的甜蜜,从而使分享转化为幼儿的一种行为习惯。

记得一次峰峰带来了一辆崭新的电动玩具小汽车,他骄傲地对幼儿们说:“这是爷爷送给我的儿童节礼物,爷爷说让我和你们一块玩。”孩子们都非常羡慕,围在了一起欣赏峰峰的电动玩具小汽车,然而当小朋友提出要玩一玩的时候,峰峰却拒绝了小朋友的要求,我温柔地说:“峰峰是个大方的宝宝,还把自己的新玩具给我们玩,我们谢谢他,好吗?”在大家的“谢谢”声中,峰峰开始和幼儿们一块玩,共同追逐着小汽车奔跑,幼儿们玩得非常高兴。在放学的时候,我赞扬了峰峰的大方,同时给峰峰一个小红花作为奖励,峰峰非常高兴,别的小朋友也表示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是对幼儿最好的肯定,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分享的甜蜜,实现对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

三、适时良好的机会,主动分享的行为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然而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与人分享的机会也大为减少,教师就要适时地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抒发孩子们的情感,切实地体会分享的快乐,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分享机会,在每月的最后一天,都会组织“礼物分享日”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这一个月中的作品进行总结,选择优秀的、自己喜欢的作品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之间表达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想法,不仅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记得闹闹那次将自己制作的橡皮泥作品送给了好伙伴彤彤,闹闹对彤彤说:“彤彤,你还记得这个小狗吗?当时我不知道做什么,你就让我做你衣服上的小狗狗模型,我把这个小狗狗送给你,这样你衣服上的小狗狗就不会孤单了。”没有想到平时顽皮的闹闹竟然也有一本正经的时候,我不禁为之动容,为幼儿们之间的友谊感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幼儿们之间的情感有了明显地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很多,孩子们的分享转化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为更好地与人交流奠定了基础。

四、平等轮流的分享,建立分享的规则。

因为幼儿的分享更多的是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玩具和他一起玩”“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给你玩”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我和幼儿一起讨论:你带来的玩具是不是只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你高兴吗?如果别人不给你玩你是不是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共同分享的原则。

总之,分享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孩子们在体验“予人玫瑰”的那份快乐时,嗅到“手留余香”的甜蜜,从而更深层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浓烈的温情,使之更好地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上一篇:孙建亚:空间“减”法 下一篇:《乘法公式》的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