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过渡段中的施工技术探微

时间:2022-05-31 08:55:15

路桥施工过渡段中的施工技术探微

【摘要】本文提出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时,需要从常见的问题着手,分基于此来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优化,提高施工行为的规范性,本文就此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

前 言: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公路交通建设发展更为迅速,同时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加大,其施工技术实施难度也更大,为降低各类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优化,争取不断提高施工技术规范性,减少不合理行为的影响。过渡段作为路桥施工的要点,要做好对各常见问题的分析,有的放矢的选择管理措施,降低各因素影响。

1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常见问题分析

1.1软土地基处理不当

路桥施工时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在后期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进行优化处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软土地基处理不当的问题,如设计阶段未按照专业要求安排相应的地质钻探布孔数量,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施工地段的软土地基,后续采用的施工技术不符合软基施工要求,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桥头引道位置存在软基,桥台台背路堤未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降水后积水渗入到路基结构内部,对路堤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再加上积水冲刷会出现填土流失问题,使得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

1.2桥头跳车问题

过渡段为连接路堤与桥梁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果其施工不当会在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台阶,当台阶数量超出行车承受范围后,通行时就会出现桥头跳车问题。并且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台阶两边位置要高于中间位置,加剧了桥头跳车程度。对于桥梁工程来说,其为刚性结构,基本上不会受外力影响出现沉降问题,但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路基结构受外在荷载影响比较大,再加上施工技术不规范,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压缩变形,在桥梁与路基连接位置形成沉降,出现桥头跳车问题,影响行车舒适度,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

1.3桥台台背路堤压实问题

为提高工程结构稳定性需要对桥梁以及通道进行台背填土施工,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来看,整个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并且施工环节众多,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均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压实度造成影响,如材料、工序、设备以及技术等。压实度不够是桥台台背路堤施工常见问题,往往会因为此类原因,导致后期运营后出现沉降问题。另外,一旦工程正式运营后,在车辆荷载与自然环境作用下,会对土基的塑性特点产生一定影响,同样会导致路桥过渡段出现沉降而影响行车质量。

2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优化技术分析

2.1桥头搭板施工技术

将搭板链接位置与桥台标高控制在相同状态,但在施工过程中路面连接段标高应高于实际设计标高,可以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其中反向坡大小应结合过渡段沉降差来决定。对于不同类型的桥梁工程,搭板长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大中型桥梁长度一般为8m,高度在0.5m以下的通道、涵洞以及小型桥梁长度应控制在5m左右。另外,还应做好线路纵断面平顺问题的研究,一般对桥台与搭板进行锚固处理时,可以选择用竖向与水平两种方式,这样施工后结构受到车辆荷载影响,设置的搭板其自由端会出现竖向位移,为避免此类问题则应尽量选择用水平锚固的方式处理。

2.2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针对桥头跳车问题进行研究,如果遇到软土路基时,可以选择用换土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或者超载预压法等进行施工,可以提高路基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其中在决定具体用哪种方法时,应结合实际施工环境进行分析,其中降低附加应力法是路桥过渡段施工常用的方法。其中,对于软土地基施工环境,在进行桥台施工时,可以选择用桩基的方式处理。并且为避免水平位移诱发的桥台与桥面破坏问题,应尽量用轻质回填材料,提高地基土强度与稳定性。

2.3台背防排水施工技术

未避免积水对过渡段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对其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建立完善防排水施工,避免水下渗或者冲刷出现质量问题,减少或者避免跳车与错台病害的发生。在路基填筑处理前,应基于原有地基结构设计盲沟与泄水管,并对粘土进行夯实处理,形成一个土拱,并在土拱上设置双向坡地沟,保证将路面上的积水排除到结构外部,提高过渡段结构的强度。

2.4后台填筑施工技术

路桥工程投入运营后,随着车辆的反复碾压,会导致路基、地基以及路面结构出现压缩变形问题,影响行车质量。针对此种情况,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桥面与搭板厚度以及面层结构厚度一致,因此在对台背结构进行填筑施工时,利用水泥、砂砾、石灰以及碎石块等进行回填,提高台背稳定性。另外,也可以选择用半刚性材料进行填筑施工,控制路基沉降量,提高路面平整度。对于软土路基的施工,在对台背结构进行压实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并选择分层碾压的方式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3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实例分析

3.1工程概述

以某路段工程为例,本管段内路桥过渡段共5处,分别为DK20+602框架涵,长度32.85m,与线路夹角55°;DK21+548框架涵,长度54.56m,与线路夹角32°;DK22+598框架涵,长度39.26m,与线路夹角75°;DK23+658框架涵,长度15.69m,与线路夹角90°以及DK25+498框架涵,长度56.9m,与线路夹角80°。

3.2过渡段碎石施工技术

3.2.1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搅拌运输、摊铺碾压与检测整修,正式施工时需要以过渡段实际情况来分别进行测量放样、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以及养护等处理。

3.2.2混合料

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做好集料、水等原材料的选择,其中需要对采购的集料进行试验,确保其级配、有机物、压碎值以及硫酸盐含量满足施工要求,并将压碎值控制在10%以下,有机质含量控制在2%左右。而多选择的拌合水必须要洁净,不含有有害物质,然后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合。拌合生产时应按照规定检测集料级配与含水量,并且为补偿混合料在运输、摊铺与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拌合时可以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5%~7%以上。

3.2.3摊铺

基于过渡段位置的特殊性,采用摊铺机与人工摊铺混合的方式,摊铺厚度对于大型压路机不到需要小型压路机碾压出摊铺厚度不大于20cm,其余摊铺厚度应控制在33~38cm。

3.2.4碾压

摊铺完成后进行碾压处理,从两侧向中心碾压,并且钢轮重叠宽度应在40cm以上,直到压实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碾压。施工时压路机碾压速度开始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

3.2.5上下层

上层摊铺前需要对下层进行全面清理,将洒落的泥土全部清除,并对下层层面进行适当的拉毛,将拉毛处理产生的碎屑清除干净后洒水润湿,提高上下层结合性。其中,施工时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碾压面应按照相同水平分层高度进行填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路桥工程运营中过渡段常见的问题,为改善各项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定各类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武.论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过渡段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4,34∶186-187.

[2]孙波.路桥施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3]鲍运财,杨金成.论路桥建设中过渡段的施工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与生活,2011(11).

[4]徐雅倩.浅析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333+347.

上一篇:试析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房建工程起重机械与特种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