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中的“心理惩罚”

时间:2022-05-31 07:49:48

浅析教育中的“心理惩罚”

【摘要】教育中司空见惯的“心理惩罚”现象,归根结蒂是教师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所致。“心理惩罚”通常表现为:冷漠、支配、贬低等形式。“心理惩罚”给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的危害有:反感、惧怕教师和学校,产生厌学情绪;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心理惩罚”现象存在的原因有:教师认识上的错位,教师本身的“心理障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消除“心理惩罚”现象的对策有: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加强事业理想教育,有效消除职业倦怠,改革教育体制。成功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的依靠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心理惩罚” 表现形式 存在原因 矫正对策

In brief analysis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enalty”

Guo Zhendong

【Abstract】Educates commonly seen “punishes the phenomenon at heart”,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in the teach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stratification plane question result. “the psychological penalty” the usual performance is: Indifferent, the control, disparages and so on forms. “the psychological penalty” the harm which brings for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the behavior includes: The repugnance, fears the teacher and the school, produces becomes fed up study the mood; Loses the self-respect and the self-confidence; Has the aggressive psychology and the behavior. “the psychological penalty” the phenomenon existence’s reason includes: The teacher knew the dislocation, teacher’s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teacher’s occupation tired condition is serious. Eliminates “the psychological penalty” the phenomenon countermeasure to include: Takes the teach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 enhancement, strengthens the enterprise ideal education, eliminates the occupation to be tired effectively, reform education system. The success teacher cautiously is protecting student’s mind without one exception. When student’s mind obtains the warm dependence, our education only then can be glows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

【Keywords】“Psychological penalty”ManifestationExistence reasonCorrection countermeasure

开学不久,九年级(1)学生陈锋(化名)突然出走,他出走的原因很简单:寒假作业没完成。班主任把他的座位调到讲台边上,那是一个只有凳子没有课桌的座位,是老师专门用来惩罚违反班规的学生的。由于陈锋一直没能补上寒假作业,他就一直坐在那个“特殊”的位置上。班主任还叫班上其他同学都不跟他讲话。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陈锋也未能参加,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全班同学说:“如果不把寒假作业补好,我就不再管他。”据陈锋的同学反映,陈锋平时就比较内向,自从坐到了那个位置上以后,几乎就没有再讲过话,直到月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同学们发现他没来上学――这件事只是日常教育工作中常被忽略的小事,然而却充分暴露了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实行“心理惩罚”。这种心理惩罚被美国的精神病家利弗尔形象地称为“心灵施暴”,国外研究者谓之为“看不见的灾难”。就因为它产生的恶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如今,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受到社会的普遍谴责,学校都有了教师不得打骂体罚学生的禁令,多数教师也都能遵守,体罚学生的行为确实少见了,但与此同时,这种“心理体罚”却开始大行其道。

1.“心理惩罚”的表现形式

比起“惩罚”一词来,人们可能对“心理惩罚”陌生得多,不过人们对“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并不陌生,它通常有这样三种形式:

1.1冷漠。由于对所谓的“差生”丧失信心,认为朽木不可雕,所以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喜怒哀乐也无动于衷,对其正当要求也置之不理。例如对文化成绩特别差、升学无望的学生,让他们一直坐在后排或较偏的座位上,上课也从来不提问他们,致使这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陈锋这样的学生就属于典型的被老师忽视的群体。

1.2支配。教师认为自己有天赋的支配权,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加强给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活动限制在自己划定的范围内。像陈锋这样完不成作业或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有些教师对其实行“行为隔离法”,即不允许班上其他学生与该学生交谈、接触、强迫其上课规规矩矩。

1.3贬低。认为学生顽固不化,死不悔改,对其进步视而不见,学生稍有越轨就大动肝火,在私下或公开场合对学生说一些带有讽刺性、侮辱性、蔑视性、恐吓性、训斥性的语言,例如,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动辄就让学生让其请家长或大张旗鼓地让他们在全班或全校大会上检讨、悔过等。

2.“心理惩罚”给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的危害

以上几例均属“心理惩罚”现象,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殴打等肉体体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而实际上它存在范围之广泛,性质之恶劣以及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丝毫不亚于体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无视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与己平等的鲜活生命来对待。体罚伤在学生的肉体,“心理惩罚”则伤在学生心灵。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长期受到老师“心理惩罚”的学生可能会有师源性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行为:

2.1反感、惧怕教师和学校,产生厌学情绪。像陈锋因害怕再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冷嘲热讽或各种惩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学、弃学等。学校对他已不再有吸引力,学习成了没有兴趣的活动,他千方百计躲避教师,远离学校。

2.2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随便地训斥、讽刺、挖苦和嘲讽学生,致使学生自暴自弃,灰心丧气。在高压下他们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这样轻则导致他们心理抑郁,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对学生的性格完善非常不利。

2.3产生攻击性心理和行为。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有的学生因此性格变得暴躁,内心对教师充满仇恨,对教师的正常的批评教育也产生抵触情绪。而一旦被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抵触情绪和不信任,教育的双向“交流”必然成为被动的单向“灌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就不可能进行平等的沟通。那么,这样的教育注定要失败。另一方面,长期受到心理惩罚的学生容易变得孤僻、冷酷,有时会以虐待小动物、欺侮低年级同学来发泄内心的痛苦与憎恨。

3.“心理惩罚”现象存在原因分析

3.1教师认识上的错位。大多数教师主观上是想通过“心理惩罚”这种手段和方式来刺激学生,达到促使他们改正缺点,提高成绩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害怕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惯常的,其严重程度并没有被本人认识或得到体验。陈锋的班主任也曾对校领导讲,他之所以惩罚陈锋,也是处于一片好心。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不做,这学生还怎么管理?但是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却适得其反。

3.2教师本身的“心理障碍”。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教师这个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中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加之有些教师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婚姻、子女、住房等问题而情绪低落,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应有的热情、引导和鼓励。

3.3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对象又是人。因此工作投入比较大,工作压力也逐步增强,而社会对教师的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平衡心理。造成职业倦怠。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失去认同感。成就感低,情感投入差,把学生当机器。无视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失去热情,采取冷漠、冷淡的态度。对问题学生,大多数老师迫于法律和校规,不敢在打骂学生,于是一些老师就采取“心理惩罚”的方法。

4.消除教育中的心理惩罚”现象的对策

4.1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首先,学校领导应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当做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的研究、教育,为教师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气氛,营建一个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其次,教师要加强个人修养,增强职业道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不会因为个人有情绪而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的。师德和学生道德一样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主要靠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修身养性,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依赖,信任教师,从而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其教育功效是不言而喻的。

4.2加强事业理想教育,有效消除职业倦怠。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改善教师待遇,同时加强对教师理想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培训,教会教师应对各类孩子的科学方式、方法,从而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从业的神圣感。

4.3要逐渐改革教育体制。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让教师的工资奖金等待遇和学生的成绩脱钩;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外来经验,改目前的大班制为小班制,这样有利于教师耐心地对待学生。此外,可尝试指定“教师忌语”,规定教师在讲课、教育学生时,不得使用讽刺性、侮辱性、蔑视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在和学生家长沟通时,不使用不负责任的、告状式的语言,全面封杀教师语言冷暴力。

当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惩罚绝不意味着伤害,绝不意味着可以施行“心理惩罚”。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的依靠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树全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 政治卷》,沈阳出版社出版,1990年12月第一版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中国德育》

上一篇:追随梦想 第2期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