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时间:2022-05-31 07:38:35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腔镜下子宫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程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继发性贫血、腹部触及肿物、压迫症状,甚至不孕,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现代医学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技术逐渐应用到子宫肌瘤治疗中,有报道认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较佳。笔者旨在通过腹腔镜与开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进一步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1~52岁,平均为(39.57±2.41)岁,病程1~9年,平均为(5.83±1.45)年;治疗组年龄33~55岁,平均为(40.32±3.27)岁,病程1~11年,平均为(6.12±1.28)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B超提示为子宫肌瘤,并且具有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无手术紧急证;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恶性病变者;宫颈肌瘤及峡部肌瘤者;子宫内膜病变者;多发性的子宫肌瘤无法剥除干净者。两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即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做好术前准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开腹检查腹腔状况,剔除子宫肌瘤,最后关腹。治疗组,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常规准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患者取头低臀高的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留置尿管,采用闭合式穿刺法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进行观察,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 12~15 mmHg,检查子宫肌瘤的个数及分布情况,向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6U。根据肌瘤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使用电凝钩切开肌瘤包膜,使瘤体充分暴露后剔除瘤体并送病理,剔除过程中避免进入宫腔,剔除后冲洗盆腔,检查出血点,创面出血处采用电凝止血,最后撤出手术器械,缝合穿刺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所引起,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如环境污染、饮食不规律、情绪起伏较大、工作压力以及自身激素水平调节障碍等,给女性生活带来了困扰[1]。因此,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在直视下能够较彻底地剔除肌瘤并缝合瘤腔,具有操作简单,难度系数低、手术时间短的特点[2]。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广泛,受肌瘤位置、大小及数目等因素影响较小[3]。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切口大、术中失血多、创伤大、感染风险高、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恢复较慢等缺点[4]。

本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观,易于接受;术中创伤小,几乎不影响腹腔内环境,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女性的生育能力等优势,但存在操作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的不足。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切忌盲目,对于特殊位置的肌瘤,如宫颈肌瘤、峡部肌瘤等,以及肌瘤体积过大、数目过多等特殊情况,宜首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充分暴露瘤体过程中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量过多;剔除肌瘤前向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减少出血;剔除肌瘤后应快速而严密缝合,不留残腔,避免充血形成肿块及细菌感染。简江琰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术中出血率少、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低,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5]。林建国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织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更有利于女性身心健康[6]。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的不足,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排气所需时间短、术后腹痛、尿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较少以及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较长,考虑与技术娴熟度有关,在有限的空间内需要拥有高超的镜下缝合技术,使切口表面缝合平整,避免杂乱粘连,对于创面较深者,宜采用分层缝合技术。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术者技术熟练度的提升,手术时间会逐渐缩短。总体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症,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总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但是,临床中在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式的时候,要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权衡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势与缺陷,选择最为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2]Andrea Tinelli,Brad S,Hurst,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cusing on the myoma pseudocapsule: technical and outcome reports[J].Hum Reprod,2012,27(2):427-435.

[3]蔡惠春.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9):5-7.

[4]韦奇秀.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4,20(9):1418-1421.

[5]简江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9):4257-4258.

上一篇:CT检查鉴别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应用分析 下一篇: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的防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