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31 04:50:58

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必须以职业素养为导向,通过调整办学指导思想、优化教学课程设置、丰富文化活动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等,全面加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16-02

自198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开始招收文秘专业学生起,由于文秘专业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我国文秘专业迅速蓬勃发展。截至2005年,全国设置文秘专业的高校已近800所,逐步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指导、高职教育为主体、本科和中专(职高)教育为补充的教育体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深入发展,当前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切实采取有效举措,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一、新时期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表现为从业者的职业行为与职业岗位内在要求的深度契合,也体现为从业者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价值观念等符合职业岗位需要,能自觉遵循岗位规范要求。高职文秘人才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文秘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前提。文秘工作者在职业岗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上传下达,内联外通”的工作职责,是领导与基层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文秘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与领导机关和单位的威信、形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领导工作的正常运转,这就要求文秘工作者必须德才兼备,德行为先。第二,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文秘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核心。文秘工作属于综合型、应用型、操作型岗位,要求文秘工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必须具有良好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具体来说,一个优秀的文秘工作者应该具有扎实的文学、秘书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并能高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写作、办公操作、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勤于学习,善于协调,讲究技巧,真正能做到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说、走出去会干。第三,人文素养。对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人文素养涵盖了人文精神、个性品质、道德修养、礼仪素质等,这无疑是一个秘书非常重要的基础素质。文秘工作是一项综合型的职业,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构建“深专业、宽口径”的T型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哲学、美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领域,自觉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自我修养,学习新知,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我情商、德商等。

二、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加强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放眼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Sandwich Courses)、美国能力本位教育模式CBE/T(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等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都落脚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上。对此,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建设应结合国情实际,积极吸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模式,大胆探索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具备职业专业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能力的优秀文秘人才。

1.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模式。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综合性、交叉性、融合性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突出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育人效能。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国家文秘职业技能标准和社会行业需要为依据,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实践课程”的模块化学科课程体系,搭建学生T型知识结构,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优化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本位、政校企多方联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实训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通过进一步建立设备设施完善的文秘实训室、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校内职能部门文秘(行政)助理实训岗位、企业行业提供实习指导岗位等途径加大实践实训平台建设与投入,加强政校企多方合作,打破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政府行业指导、校内模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教学模式。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师资队伍。由于过去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定位不够准确,相应地带来了师资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甚至不少院校文秘专业教师是由中文、行政管理等专业背景教担任师,既缺乏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又不具备企业职场实践经验。师资力量薄弱,已成为影响高职文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培育优质高职文秘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职后培养培训。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术与技能,实行“校本与校外”、“集中与个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打造科学合理的梯队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师资专兼队伍培育机制。畅通校企人才流通渠道,任用行业企业骨干力量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指导、技能培训等兼职教师,同时鼓励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根据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过程评价”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3.重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期,一个优秀的文秘工作者除了承担“上传下达,外联内通”的职责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德行修养等综合素养,能自如应对各种突偶发状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抓好学生专业素养、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文化活动等诸多育人环节中,有机融入情商教育、德商教育和信息素养培养等,教会学生基本的收集信息、判断信息、传递信息、创造信息等技能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品行修养、信息意识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信息处理能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形成有效弥补,切实提升学生软实力,提高高职文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建庆.文秘职业化对高校文秘专业培养模式的导向[J].上海大学学报,2005,(3).

[2]龙志鹤.创新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聂振华.“四位一体”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7).

[4]蒋乃平.职业素养是从业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上一篇:左手基础 右手能力 下一篇:网络软新闻翻译中“冗余信息”的文化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