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迪斯尼电影为载体 初探生成课程《牧场是我家》三步曲

时间:2022-08-03 01:24:22

以迪斯尼电影为载体 初探生成课程《牧场是我家》三步曲

摘要:随着幼教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生成课程已经逐渐浸入幼儿园课程教育中了,本文主要从主题课程基准为出发点,以园所“迪斯尼嘉年华之节日文化”元素为依托,阐述了生成课程《牧场是我家》的具体实施开展过程,并总结了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成课程;幼儿;自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62-02

在幼儿园的游戏、学习环境中,自发性往往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的基本立足点。正因如此,在幼教理论领域作为预设性课程的对应模式,逐渐产生了“生成课程”的理论范畴与教学体系,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课程的产生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笔者以生成课程《牧场是我家》为例,在实施过程中挖掘生成课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课程主题素材的来源

《牧场是我家》是一部经典的迪斯尼动画,其人物形象、自然画面、故事情节、精神内涵等都曾赢得很多掌声和荣誉,加上诙谐搞笑的话语、轻松愉快的配乐、健康向上的精神,这些在中班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而又不失挑战和创新的内容,很适合与幼儿一起分享。

二、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是生成课程的关键

生成课程的起始阶段应从幼儿初次触及教学主题素材开始。特别是对于教师搜集的教学素材,要想演变成生成课程,必须有孩子的参与。在准备《牧场是我家》生成课程的前期,我们的策略是“预设先行,静观其变”,暂且不急于把孩子带入活动,而是通过一些预设的故事、歌曲等引导幼儿对牧场中的动物及相关动态产生探索兴趣,同时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注意收集对孩子们对教学主题的感受和想法。

三、《牧场是我家》生成课程实施三步曲

以幼儿经验和兴趣生成的课程,孩子的学习热情将会空前的高涨,教师的适度引导将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导师”制在幼儿课程,特别是生成课程中其实也可以尝试。

1.幼儿参与过程中形成贯穿性的话题。生成的活动能顺畅开展需要主题具有一定的话题性,而在话题讨论过程中需要在老师引导下形成孩子们思考的交集点,适宜的话题能让活动变得更加有条理。孩子和老师的共识既能让孩子成为主体,又能让老师不失主导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穿好针,引好线”。在《牧场是我家》生成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牧场是我家》这部动画的主题是一个场景。以场景为中心,孩子们自主发散思考以下几个话题。①谁在管理这个牧场?②里面发生的最热闹的,人物最多的是件什么事情?③在《牧场是我家》里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将这三个问题设置为贯穿课程始终的内容让孩子思考。通过孩子的再一次自发阅读和讨论交流,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①“玻尔夫人”是牧场场的主要负责人;②最热闹的就是有很多小动物表演节目;③牧场里有种东西的地方,也有养小动物的地方。另外,除老师引导话题的方式外,还可在孩子们对话题的讨论过程中发现新的话题点。

2.幼儿对课程的二次反馈基本形成课程架构。在话题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孩子们零零碎碎的话语中发现异同,进而直接服务于课程设计。在引导孩子讨论《牧场是我家》的过程中,我们发觉班级内孩子形成了不同的兴趣点,因此我们决定以探究项目组的形式,通过孩子们投票的方式进行分组。而在先期经验的时候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孩子们的想法,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半左右的孩子有了新的想法。在重新投票以后,新的学习小组也就应运而生了。探究组一:我是“小小牧场主”。这些孩子们想要尝试着做做农场里的管理者――农场主,这可是需要付出“责任心”的一件事情。探究组二:牧场里的“中国梦之声”。为什么会称作牧场里的“中国梦之声”呢?原来在动画片中动物们参加了一个有评委打分的歌唱比赛,这让孩子们联想到身边类似的电视节目“中国梦之声”也是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有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个项目组中将考验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与表现力了。探究组三:我心目中的“魅力牧场”。这些孩子们将挑战设计师和建构师的小组,孩子们将通过他们的创造和合作展现给大家一个他们心中的充满魅力的“牧场”。

3.形成幼儿参与的生成课程。生成课程的形式往往多种多样,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从假想变为现实可行性的策略和方法。其间,教师要更多地尊重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课程形式,通过劳动、手工、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勇气和兴趣。《牧场是我家》的课程展示如下。①我是“小小牧场主”。“小小牧场主”小组讨论和了解了现实生活中“牧场主”的工作,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计划。孩子们拿起了种植工具,一起在自己的牧场松土、播种。为了让孩子们感受“责任心”的过程,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小小牧场主”的日志,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记录下他的发现,也就是孩子的感受。在成果展示的这一天,“小小牧场主”不仅兴高采烈地和好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日志和发现也将快乐传递给了大家,当他们带着同伴去参观他们的种植园地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②农场里的“中国梦之声”。这个项目组中孩子自发分为了评委和演员。两个小团体先是探讨评委如何打分,用什么来打分。演员组则开始开始商量节目单并分配角色,还制定出了初稿的节目单。表演组的孩子们自己制作了相关的表演道具,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展示活动中。又一次让幼儿的能力在不同纬度得到锻炼。③我心目中的“魅力牧场”。孩子们确立了方案:构建孩子心中最美的魅力牧场。为了保证效果,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用粘贴废旧积木和KT板制作了栅栏,请保育阿姨为他们找来了废弃的纸盒制作房子。在建造前,我们为了方便孩子找到工地上的材料,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并贴上了标识。当孩子搭建成自己“心中的魅力牧场”时,孩子们非常雀跃和自豪!

四、生成课程教学模式经验分享

1.要善于整理孩子在活动中的“idea”。生成课程必须借助孩子们对课程主题的反馈才能有序演进,教师要做好一个倾听者,才能真正发现和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让孩子们便于操作从而整理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课程树。

2.课程与环境齐驱并进。每个块面都在不断的呈现和递进中逐渐丰富,并且发挥我们班级的特点将平面和立体呈现相结合。

3.教师应信任孩子并舍得放手。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智慧和协调能力。一些能力强的孩子的确在他们的项目组中起到了领军的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就要发挥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参与文献:

[1]邵乃济.幼儿园研究型课程及其教育目标[J].上海托幼,2008.

[2]顾荷英.成课程的源泉是关注幼儿[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3]陈清华.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探索[J].科技信息,2012,(3).

[4]周庆双.新课程改革下生成课程的应用研究[J].职业时空,2013,(5).

[5]宗颖.对生成课程的再审视[J].教育科研论坛,2011,(1).

上一篇:议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水利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下一篇:中职护生糖尿病教学中应重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