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创新

时间:2022-05-31 10:44:46

浅析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创新

[摘 要]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产品质量的监测工作是很有必要且具有重要性的。本文从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看质量监管模式的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监测机制进行了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对产品质量监测起到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产品 质量监管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72-01

一、关于产品质量的涵义

对于不同的领域来讲,研究的不同,侧重的地方不同,使得产品质量的涵义都有所不同。在比较广泛的角度来定义产品质量,即包括有形及无形的能够满足消费者及规定要求的固有属性形成的满足能力。为了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本文所做的关于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研究,本文要研究的产品质量的涵义为:产品能够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及使得消费者满意的程度。产品质量是对产品自身固有属性关于社会需求的保障,不仅要关注产品外在的质量,更要对产品的内在属性进行考究。

二、关于能够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研究

我们都知道,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并且难以总结。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是受到全社会关注的,这个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不仅受到制造企业的影响,也被企业外部的环境所影响。

2.1 关于企业内部产生的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产生的影响因素指的是企业的组成结构及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及制造信息等等与产品生产直接或间接拥有关系的因素。企业对生产人员的管制、还有对生产投料的掌控、对自身拥有生产器材条件的要求等等做出企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做出了质量的保障,这些因素通过企业所采取的监管制度的不同对产品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众多纷繁,对产品质量做出或多或少的影响也难以分清。总的来说,对企业产品质量做出重要影响的有:①领导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及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企业领导的要求及员工整体的素质能够直接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②企业所拥有的质量监管的发挥程度。这些细化来说就是指的是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对完工产品的检

验等等。③企业所拥有的设备的性能及能够使得产品更好的原材料等的投入[1]。

2.2 关于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产生的影响因素指的是与企业的生产有间接关联的信息、销售渠道等的相关联因素,也算是一种环境因素。比如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还有社会法制法规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改变,又如外来的生产材料等等,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当今时代这些外部因素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在没有好的市场时,没有对产品质量提高的热情及欲望,企业以质量来取胜的意识比较弱,专注从别的渠道求利的行为也会增多。

三、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创新措施

3.1 完善产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质量法规体系

《产品质量法》修订后已实施多年,在司法实践中已发现诸多内容存在矛盾或冲突,需要进一步修订或明确。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新增或修订原有法规进一步完善本国产品质量监管法规体系,并配以更为严格、细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作为重要执法依据,力图最大限度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严密性。建议适时对《产品质量法》及相关法律进行修订,提供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体系平台[2]。

3.2 调整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机构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监管机构散乱、多头监管、效率低下,构建统一、高效的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也就成为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013年初国务院已针对该问题明确了机构改革方案,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进行整合。但目前来看进展较为缓慢,许多地方仍未实施整合,更进一步,即使完成整合也只解决食品领域的监管机构问题,尚需对食品以外的敏感产品质量监管予以通盘考虑。

3.3 产品质量监管环节前移,实行重点环节分类监管,提高主动预防能力

美、日等国产品质量的监管一方面采取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法,赋予企业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根据产品可能对消费者带来危险程度的不同,采取分类监管制度,对危险大的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全过程实施监控,对食品和农产品开展风险评估和HCAAP管理体系的推行。在监管对象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实行所有企业全过程监管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应重点监管敏感产品、重点环节、信用等级较低企业,尤其是应提高风险研判、预防能力,变事后回应为主动预防[3]。

3.4 适当减少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干预,加强宏观质量管理职能

产品质量监管的目的在于规范行业行为,确保区域总体质量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产品质量监管更应侧重于宏观质量管理,而非干预个别企业的微观生产行为。同时,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企业主体责任的履行和承担需要与之相称的权利,仅仅靠行政部门强制力要求企业主动承担责任是不现实的,倘若没有设计合理的激励相容机制,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根治。所以行政部门应适当减少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干预,赋予企业一定的自利,强调企业主体自律,推进企业质量主体意识的塑造。与此同时,应抓大放小,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

3.5 质量监测需要给予一些要求

要提高对产品质量监测的科学性,目前也有一些政策方案落实拟对产品质量的监测有所帮助。可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多,产品质量监测部门的人员却增长缓慢,无法满足需求。如果在原有的监制模式下继续运作,不追求创新,产品的质量监测必然会遇见“瓶颈”,要使得产品质量的监测能够告诉有效地进行,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找与现有体制相适应的监测机制[5]。①要把工作的基本思路进行整理来进入监管模式的创新。要把从产品质量监测的模式转变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方向转移。②要把内部因素管理治理好。要对技术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产品生产前的管制,再进行比较严格的监督、检查,强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测,要对企业产品的管理制度进行严密的把关。最后要对完工产品进行追踪管理。

四、结束语

解决目前的产品质量问题,国家要在立法上不断完善,使执法切实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不仅要加强执法力度,也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严惩,及时把伪劣产品从市场中抽走。还要强化信息收集机制,鼓励群众检举,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以净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严格管理检查产品质量。最后还要普法,让人民群众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手段,来规范市场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的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质检总局加快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J]. 质量探索,2014,(4).

[2] 朱峰. 强化监管手段 提升产品质量[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4,(1).

[3] 倪大伟.转变立法思路 丰富监管方式――对完善产品质量法的一些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1).

[4] 黄培东.突破传统 优化方法――论新形势下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创新与改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12).

[5] 汪立昕.我们需要怎样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Ⅱ)――科学定位产品质量监管范围[J].产品安全与召回,2013,(5).

上一篇: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分析1 下一篇:加强输配电线路运行中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