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造成的CHINGLISH现象及避免对策

时间:2022-05-31 03:56:57

文化差异造成的CHINGLISH现象及避免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英语所涉及的范围日益扩大,不断地融入到世界各个民族。中国也不例外,并逐渐由此产生了CHINGLISH。究其产生有的原因,文章尝试从中西方文化习俗的相异点阐述其对CHINGLISH现象的影响,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避免CHINGLISH的错误。

[关键词] 中式英语 文化差异 避免对策 跨文化交际

一、有关CHINGLISH及其产生

近年来,中国学者就中式英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李文中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将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自我审视而逐步减少或消亡。”庄绎传认为,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对英语的特点不熟,沿用汉语的搭配和结构。笔者认为,CHINGLISH的由来除去语法错误造成的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受母语迁移的影响。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容易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把英语单词按照汉语思维习惯组合在一起,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如在学生四级作文中所写的watch brother(表兄弟)。

2.受中西方两种文明所带来的不同思维方式影响。思维方式是一个社会群体的思维特点。由于语言代表着思维,并受着思维方式的影响与支配,有些使用者把英语词汇、短语填进母语的句式,只找出与中文意思对等的词,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规则进行排列。如The four little dragons(亚洲四小龙)这是中国人的翻译,西方人则将理解为“亚洲四个小魔鬼”。因为龙 (dragon)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

3.受中西方文化习俗的相异点影响。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国式英语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二、文化习俗差异造成的CHINGLISH现象

1.文化习俗的定义

文化习俗是制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呈现出来的诸多单元事态中的统一体。是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致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

2.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文化语言理论认为,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分割。在国门敞开,中国人走向世界,西方人踏进中国的今天,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以及其对“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力图从以下案例,来说明Chinglish可能会给大家带来的尴尬和不悦。

案例:一位50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4岁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地称客人“Granny(奶奶)”,而这位美国妇女却感到不自然;餐桌上,热情的小主人不停地邀请客人“Granny, please eat more.(多吃点)”这使得这位外教显得更为别扭;送别时,小主人又按照平时大人的习惯说 “Walk slowly. Work well.(慢走,走好)”这句道别时的话语,使美国妇女甚至产生了被冒犯的感觉。本来是一次愉快的聚餐,却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这位外教一直闷闷不乐。

在上文案例中,小孩子为了表示对老年人的尊敬,显示自己有礼貌,用“Granny(奶奶)”来称呼,这是汉民族文化习俗的传统,而在英美文化习俗中,Granny这类称呼语老年人精力下降相联系,难怪这位美国妇女不高兴。英语在餐桌上招呼客人时说“Help yourself.”或者“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little more?”而且只说一两遍就够了,吃喝什么由客人自己选择;送客人出门时说“Take care.”或“Goodbye”就行了,而“Walk slowly,walk well.”让老外不明白,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好好的,为什么要慢慢地走?

由此见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思维模式,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他们都有各自的说话规约或习惯。有许多话题是西方人和中国人都能接受的,如个人业余爱好,节假日,电影或书籍等,但许多西方人认为年龄、宗教等涉及个人隐私,不宜作为话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谈话双方不假思索地只顾遵循自己的说话方式,就会打破对方的说话规约或习惯,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防止语言失误,防止由于Chinglish所产生的交际故障。

三、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避免由此造成的CHINGLISH现象

Chinglish是任何一个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要减少其发生的唯一途径是在学习过程中增加目的语的文化导入。

1.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的途径很多

(1)阅读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编写的英语资料。书本是帮助了解风俗习惯的最丰富的材料。初学者也可以阅读找出与中文表达习惯有差别的句子并作记号或是记录在册。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习者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得到最新鲜的新闻资料,等等。

(2)注意收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学习者还可以利用网络或是收音机来尽可能多地收听英文广播,原版的歌曲,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从而培养起英语的语感。

(3)抛下“面子观”,充分利用机会与老外交流。学习者应不怕犯错误,抛下严重的“面子观”,在课堂上主动积极配合外籍教师,课下充分抓住机会与他们交谈。

2.英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也不容忽视

(1)适时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将背景知识的灌输立足于零星的语言点上,也可以将文化背景的介绍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固定内容,每次上课传授一至多个背景知识点,逐步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2)积极营造英语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汉语,课内讲解以英语为主,课堂教学以语篇教学为主,课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英文答题和英语口头交际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和思想融为一体,形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因而,对英汉语言交流的研究和分析,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它们的发展与演化,使我们对异国的语言及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了解熟悉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彼此比较,通过文化对比学习语言,使得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通过理性分析来接受对方的文化,从对方的角度来感受文化。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才能最大限度突破本土文化的局限,深入地了解异域文化,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人类彼此间的交际与交流,摆脱汉语的思维方式,尽量避免出现Chinglish,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2]刘宋华,文化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7-148.

上一篇:从预设角度阐释情景喜剧中的幽默 下一篇:学生惧厌作文的应对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