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气价格与发展问题探讨

时间:2022-05-31 03:13:25

基于天然气价格与发展问题探讨

摘 要: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改善国家能源结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本文分析天然气定价机制及天然气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天然气;价格;发展

一、中国现行天然气定价机制分析

我国天然气价格主要是实行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分段管制定价的政策。价格制定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天然气运营的最终成本,加上不同比例的利润,再客观综合了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来确定天然气销售价格的,即通过成本加成法来进行定价。然而,此种定价机制,只是简单地考虑了天然气成本、利润以及用户的承受力因素,往往却忽视了重要的市场因素,这也是我国天然气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天然气价格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天然气发展没有过多地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与竞争性能源价格脱轨的现象。加之,政府分段管制定价过于刻板,也缺少了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不足

1.天然气定价模式导致其自然垄断性,竞争不充分

商品的价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反映,我国天然气各主要环节的价格采用的是国家直接定价的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直接行政干预实现对于天然气市场的控制与管理,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控制天然气的价格,并保证其在国计民生当中的稳定作用。但是此种方式将会导致天然气处于国家行政垄断地位,天然气企业之间的竞争无法能够充分表达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让企业在天然气的发展过程中,竞争不充分,让企业无法通过自行调价的方式增加其收入的来源,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改进技术、提升企业设备增加产量、扩大产品需求等方面无动力可言。由于没有相应的竞争企业,天然气企业、尤其是上游企业的垄断已成为了市场一企独大的情况,其无法让其通过自我增值的方式增加企业经济活力。

2.天然气定价使用成本核定的方式,增加了企业大量无效投入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的天然气定价模式采用的成本核定的方式,其导致的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多种天然气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我国天然气产品单一,无法摆脱单级化的发展,并且由于天然气作为国民生产生活的必须用品,用户只能够在管道中的终端中使用和销售捆绑式的供气服务。因此用户也只能无奈选择单一的服务模式。

且由于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国家制定,导致天然气产业的投资都依靠国家的决策和规定执行,企业无法调用资金投入对于企业有发展前途的天然气项目当中,导致天然气的发展缓慢,而且由于销售模式固定,上中下游产业利润区域平衡,无法增长,企业也不会调用大量资金去支持,也无力发展各种新兴产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消极状态。

3.降低了社会和企业的效率

我国的天然气属于国家定价,因此导致国家在上调天然气价格或者下调天然气价格趋于缓慢,无法能够在市场成本上升或者下降时迅速调节成本,保证天然气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加上政府为了保证生产价格的稳定性,一般不容易推动价格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变化。因此油气企业无法通过高效实用资源获得价高投资回报,造成生产积极性降低,导致供需不正常。

三、对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机制的建议

1.有限度的开发天然气市场

为了能够实现天然气价格的形成和改变当前价格制定的现状,建议采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开放和管理上的稳定过渡。例如在广东等沿海区域可以采用市场化的销售模式,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区域由于陆上输送天然气较远,成本较高,而且很容易造成传输过程中漏气、泄气等情况,因此他们可以通过海上天然气、或者国外引入天然气等方式,通过国外市场购买天然气的方式,而西部等内地区域由于地处偏远且天然气资源较近,因此完全可以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使用天然气。

2.增加定价模式,采用双重价格

在天然气定价模式上,可以采用双重价格模式:国产气体和国外气体分别定价。国产气体由于可以根据当前产气区域的远近以及输送气体的难度进行定价,但是其价格应当和国外使用气体的价格存在一定差异。国外天然气应当遵循国际的市场规律进行采购和定价,双重价格标准保证人们在使用天然气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标准。我国当前天然气属于限购,如果在国外天然气不限购,而国内天然气限购的方式上进行控制,则可以保证国内外的天然气市场获得稳定。

3.增加天然气产品多样化

在天然气产品当中,可以增加多种天然气产品来供用户进行选择或者搭配,由于天然气的品种单一,如果能够研发出相应占天然气不同比重的辅助气体,既能够保证人民生活水平,又能够减少天然气的浪费、且保证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的辅助气体,就能在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更多的价格选择和服务优惠,也能够让用户使用得更加安心和放心。

四、我国天然气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政策、法规双轨制

第一,天然气价格双轨制。我国海上天然气价格机制较早就进行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陆上天然气价格,而不利于陆上天然气的发展。

第二,税收政策双轨制。天然气税收的突出问题是增值税税率双轨制,一是造成国内天然气项目的不公平竞争,严重阻碍了高税率天然气项目的健康发展。上游低增值税率,用户正常增值税率,容易造成天然气用户进项税和销项税不均衡,也不利于我国天然气整体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石油合作法规双轨制。由于合作法规出现了双轨制,这也导致了天然气领域对外合作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缺少了与外国合作的有利条件。

2.地方性的垄断

首先,规划垄断。由于天然气的区域性与运输方式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某些地方政府过于侧重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外输出与发展。从而也导致了市场垄断的出现,无法形成天然气的直供体系,不但增加了中间环节,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其次,体制垄断。许多地区采取指定机构,进行天然气的统一购进与销售,促使天然气地方性垄断的加剧,导致市场竞争机制严重缺乏,不利于然天气的正常发展。

第三,价格垄断。价格上的垄断,导致了天然报上游部门收益过低,同时,下游用户又无法得到更多的优惠,同样也制约了天然气的发展。

五、促进我国天然气理性发展的途径

1.打破区域性垄断

必须将天然气领域市场化积极纳入《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彻底解决区域性垄断。减少地方政府对天然气输入、销售的控制权;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才会更加有利于我国天然气的整体发展。

2.加速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进程

首先,切实遵循国家天然气的指导价格,指导天然气的供用双方在市场经济要求的前提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协调、协商下,达成并制定一个互惠、双赢的天然气价格以及定价公式。

3.取消税收政策双轨制

虽然,天然气的税收政策如发生改变,势必会给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利益上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调整。这就需要国家在综合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之后,选择一种冲击较小、调整适中的办法。如,将天然气项目的增值税率调节到5%。

4.解决石油天然气双轨制

从目前来讲,取消石油天然气双轨制还是完全适宜,但可以考虑先进行统一的、平等授权的石油、天然气的合作条例,这样不但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双轨制,还有利于对将来研究、分析、出台石油天然气并轨制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依据。

5.打破天然气运输限制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应鼓励竞争,打破天然气运输限制、打破“陆海分割”问题。可同时赋予更多大型油气企业具有开发油气的权力,有效调动我国石油开发、投资的力量,加速海域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全面提升我国天然气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淑英 万大中 周子卜:浅析天然气价格改革[J].中国能源,2006,28(10):17-20.

[2]杨义,孙慧.我国城市燃气发展现状与展望[J].油气储运.

[3]周志斌等著.中国天然气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赖曙光(1975-),男,硕士,研究方向:天然气运营管理。

上一篇:物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数学习题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