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5-31 01:16:5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以便学生处于最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逐渐地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为他们参加实践的动力。并在以后漫长的教学实践中长久地保持这种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好语文和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大胆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种办法,从多种角度选准想象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有效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画面,再结合教材的描述,进一步丰富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利用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去激发新的想象。如我在讲解《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并体会文章中的关键词,然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了一些优美的荷花图片,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荷花的动态美。还可以找几个头戴荷花头饰的小朋友为代表,伴随着音乐让学生一起边想象边表演荷花的动态美。此时,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完全沉醉在了鲜花和音乐的海洋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某些课文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结局。比如《狼和小羊》一课,当学生看到结尾处说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学生就会非常关心小羊的命运。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就会情绪高涨,非常兴奋,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学生们会想象出多种可能的结果。多数学生会说,羊没有被狼吃掉,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办法最终逃脱了;也有的说,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吃掉了。总之,通过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很好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就要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引导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针对课文中所介绍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还可以很快解决教学难点。

三、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的持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不断体验到成功,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次体验成功,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而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成绩差,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指导,尽早体验成功,步入学习的正规。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批评;有的可能是经常犯错误,遭到师生的“冷遇”;有的可能是因家庭原因备受歧视和奚落等。因此,这些学生自卑感严重,对学习没有信心,时间一长,就会“破罐子破摔”。针对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教师也应该分别研究其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换取他们内心的自尊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奋发进取的动力。培养和增强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取得成功,体验快乐。实际上,学困生并非各方面都差,也并非都是智商低下,只是他们的某些缺点使得他们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在整个学校属于低层次,很少有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他们的才能往往因得不到表现而使得他们得不到学校多数师生的认可。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善于抓住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再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并认真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比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学习很差,但是画画很好,我就安排他负责班级板报,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给予了他极大的鼓舞,我趁势做工作,积极引导他在学习上给自己争口气,后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提高很快。

四、增强课堂作业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就要符合学生的这些年龄和心理特点,以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可写、可读、可看、可玩耍,可操作性要强,在增加训练目的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作业和活动的同时,训练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以便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来,受益终生。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进行不断地探索,善于总结经验,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施好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下一篇:浅议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