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30 09:43:23

【前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教学目标的升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有限,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很明确,完成了这些内容的教学便大功告成。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在心理学方面涉及了建构主义,并提到了重要位置。建构主义源于哲学,适用于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认识论和知识论的建构主义,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矫正,也是对传统教学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本质主义,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不追求永恒的真理;反对教师就是知识的创造者,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在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而在新课程教学中以“学”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放飞学生心灵的同时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更积极的心态和方式投入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公式或者答题的过程,所有解题训练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个体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突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处于课堂与外部的联系之中,让课堂变成开放的、互动的系统,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被动消化”课本内容,而是为了主动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在新课程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培养集中思维到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改革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整个思想上改变了教学过程。我们原有的教学特点是封闭的,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保持安静,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要举手回答,以保证课堂秩序。更有甚者,一些教师讲课时要求学生把双手放到背后,以防学生搞小动作,分散注意力。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了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试想,这样的课堂怎能适应活泼好动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又怎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开放社会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需要理解知识,也需要会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问题既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学生学习不是为了记忆或重述知识,而是为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之下,一些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很有进步,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教学成绩也显著。但是学生的知识还是单一,究其原因,是教师启发的结果,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向发散思维引导,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到既定的答案上,形式上放开了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坚持了教师的绝对中心地位。这样的启发,对一些学生来说是在误导他们。因为这样做违反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学生的统一化,造成了学生集体造假,不要求学生根据亲身体验去建构知识,给学生传输的是单一的知识,甚至是伪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差异,强调差异,尊重个性,而不是要求统一的、既定的结论。如今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人人学习有用的知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知识”“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变单一的教师讲解、发问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与能力综合训练,变个体操作为集中交流合作,变单纯追求过程为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的信息交流中,使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升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十分有限,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很明确,完成了这些内容的教学便大功告成。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的辅导。学生所接触的不仅是课本内容,还有知识、能力、相互沟通以及情感体验,并建构具有个体色彩的知识体系。所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一堂课所学知识没有量的局限,学生所学到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让学生和教师同时感到充实和满足的“意义的结合体”。建构主义理论不是淡化教学目标,而是比传统教学目标更高级、更科学。

促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各种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最终目标。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遵循建构主义理论。在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教学内容不同于旧教材,教学内容不是封闭式的,避免那些偏、难、疑、怪的问题,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把创新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开放型的教学内容适合个体的身心发展。

建构主义非常强调认识主体的主动性,不经过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不可能从外部传递给个体。任何一个认识的主体也不可能对外部传递来的知识不加过滤地接受,他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自己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而加以筛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学内容适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它不要求学生得出统一的、既定的结论,对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也可以得出有独到见解的答案,解题思路也可以不相同。

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造的人。社会在变化之中,处于运动之中。简单的课本知识的学习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所培养出来的人更应该面向社会。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探索与建构有个体色彩的知识储备,如何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要看个体如何去思维,如何对知识和事物形成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内容不同于孤立的学科知识,它与生活紧密联系。每门学科知识都不是“纸上谈兵”,其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情境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此情境中学生会遇到一次次很现实、很具体的问题,并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去解决问题,所形成的能力就是他们以后创造财富、贡献社会的直接力量。另外,新教材还增加了有关信息技术和应用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情景的建立,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过程的动态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旧教材进行改版,受益最大的就是学习者本身。课堂学习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充实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要解决的是如何控制教学过程以实现知识的顺利传授。新课程则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逼真的社会情景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主角,主动建构个体的知识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情景,强调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理解、支持与共存。新课程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教学过程为开放型的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开放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探索者,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课堂教学只有开放,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五、教师角色的发展: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学生的促进者

新课程为教师角色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转换原有角色,同时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

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做知识的传递者、特定程序的执行者,而应当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机会的组织者、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者。

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无法进行量化检验;课程内容有很大的综合性,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可以极大地发挥其主导作用;对所有学生应该尊重个性和差异,进行必要的个别教育;教学方法与过程不要求教师统一化,可以灵活自主地选择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

六、教学环境的情境化:让学生成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者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感中完成任务。传统的教学,学生通常选择缺乏“知识冲突”的学习道路,学生倾向于选择没有难度的任务。而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要求认知复杂性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对他们无疑是个挑战。这种挑战不是负担,是开阔眼界、锻炼才能的机会,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必要条件。教育不是要替学生包办一切,而是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笼子里的鸟是永远无法高飞的。教育要把探索、实践和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磨练中成长;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如果学生缺乏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就不能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努力学习一些自我控制的技能,逐渐投入到新的学习方式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教学带来了一场教学的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建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新世纪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他们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思和批判能力,具有正常的情感和交往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43)

上一篇:如何让语文教材走向“开放”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与应用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