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制度安排

时间:2022-05-30 09:08:31

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制度安排

摘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如何克服现存的制度障碍,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对发达地区先进产业的承接,以及实现培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是当下西部地区获得进步一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转移;要素;制度障碍;制度安排

一、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

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这一理论是指,在产业发展中有一个梯度因素,处于高梯度的国家或者某一地区在某一产业失去其原有的竞争优势,被迫去调整其产业的结构,从而继续拥有对其产业的独特优势,并且将处于劣势的产业流放到低梯度国家或地区。虽然产业的梯度转移效应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但是,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依然是该国家或者某地区间在产业上的梯度差异。

二 产业转移的制度障碍

(一)国家发展评价指标设计缺陷

1.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的缺陷。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当地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的四类区域给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1)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如何鼓励大力开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以及如何补偿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是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得不面临的两大问题。(2)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旦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将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3)西部地区的人才管理难以承接产业转移。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如何在西部地区形成能够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效人才管理制度安排,又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2.GDP的盲目崇拜,是导致盲目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当下,中国的 GDP核算形成了一种以狂热追求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道德为代价的这样一种不健康的GDP。盲目的GDP崇拜会造成盲目的产业转移,盲目的产业转移又可能造成一系列诸如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承载力差的地区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恶果。

三 如何推进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综合经济效益的原则。西部引进产业的首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西部引进的产业应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技术上能够保持一定时间上的优势。同时对那些技术含量比较低、市场前景比较差的本地企业坚决关停。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满足当代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同时还要从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考虑,加快引进那些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层次的产业,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政策建议。

1.一定要形成扩散效应永远大于回流效应的制度安排。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梯度转移的快慢与各个方向传播成都的强弱取决于三种力量的综合作用,这三种力量分别来自于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回流效应。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东西部地区的扩散效应要小于回流效益。西部大开发已经迈过了十个年头,但目前的现状仍然是资源和要素都是向东部流动,说明政策的导向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或者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不应当仅仅是单要素的转移,而应该是全要素的扩散,尤其是先进生产要素,市场网络,管理方式,技术研发等的转移,要形成扩散效应永远大于回流效益的状态。

2.一定要形成树立培育新兴产业的制度安排。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由于这些新性的产业处于高端价值链,培育了这些产业就相当于把握了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部分。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西部地区通过外力,大量引入先进的要素,培育西部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是西部的战略新兴产业,一定要借助东部地区的先进要素转移。

3.一定要形成西部地区高效的人才管理的制度安排。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的三个微观基础之一就是劳动力池,劳动力市场汇集对研发和聚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国家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得西部地区的人才管理机制能够高效运行,进而形成产业集聚微观基础之一的劳动力池。

4.一定要形成发达地区扶持西部地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制度安排。佩鲁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共同体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要培育这种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以人为本,一味的承接东部相对发达地区落后的产业转移是行不通的;其次,国家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和吸引先进的生产要素流入西部地区;再次,政府应该发挥我国宏观调控的优势,积极的引导东部发达地区搁置一些利益之争,扶持西部地区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有效的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参考文献:

[1]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9:333—339.

[2]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

[3] 贾文彬,乌云其其格.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4] 何龙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困境与出路.经济纵横.2010,7.

[5] 孟福来 西部地区科学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原则及对策,理论导刊,2011,04

上一篇:中国酒业企业提升原产地形象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对通信行业ICT业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