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体会

时间:2022-05-30 08:05:41

浅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例TTP患者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研究。

结果: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TTP患者在早期诊断中被认为是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发现患者血小板数量在疾病的发展中不断减少,头部CT扫描发现患者有出现脑出血或脑梗死症状,经过血置换与抗病毒治疗,患者血小板数量大大增加,康复10例,2例医治无效死亡。

结论:对于TTP的前瞻性治疗应警惕不典型脑炎与脑血管疾病,一旦出现病灶应尽快进行血常规与肾功能的监测诊治,准确分析,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早期治疗,避免延误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治

3结论

3.1TTP复杂多样。经过临床分析总结发现TTP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肾功能异常,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多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微小血管损伤、透明样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反应[2,3]。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则会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或出现癫痫抽搐的症状。在早期诊断中由于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问题明显被误诊为脑部疾病,在血常规检查中表现血小板数量减少与轻度贫血,加上临床上医师对TTP认识不足最终导致2例患者救治延误死亡,这也充分说明了TTP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

3.2TTP诊断依据。临床诊断TTP中可以通过患者表现充分确诊,如患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而脑脊液改变轻微,脑脊液中白细胞与压力值正常[3];神经系统症状则表现为广泛性、一过性、反复性、演变快与多样性,是TTP的重要表现,也是确诊的重要依据[2];脑血管问题上TTP患者的发病年限较早,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表现为多个血管损伤;患者血液系统异常,血常规检测中易发现贫血与血小板减少。

综述,TTP在临床上发病快,病情严重而且恶化快,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对此在临床诊治中要谨慎处理,准确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患者病情,一旦出现病灶应尽快进行血常规与肾功能的监测诊治,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早期治疗,避免延误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范恩勇,周健,孙海英,顾健.GUO Ming-hua.FAN En-yong.ZHOU Jian.SUN Hai-ying.GU Jian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7)

[2]罗曼.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诊治体会[期刊论文].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6(2)

[3]朴明玉,潘龙云.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分析[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0-02

临床上对于引发TTP的病因的认识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不正常的积聚形成血栓,而且血小板随病程不断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异常、肾功能损害以及贫血等临床症状[1]。笔者通过对12例TTP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TTP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诊断率,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参与研究的TTP患者为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例TTP患者,所有患者无其他影响本研究的并发症,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1.2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诊治方案,对于早期诊断中出现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注射激素,其他患者进行血置换提高血小板数量,一次置换后患者情况不稳定,血小板数量较少则继续进行血置换,血置换后患者血小板数量维持在190×109/L左右,患者意识清晰,神经系统正常表示患者康复停止治疗,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1.3统计学方法。所有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常规与脑部CT扫描数据均需详细记录,对于进行血置换的患者置换后血常规检测结果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后患者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计算。

上一篇: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析 下一篇: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