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政府作用概述

时间:2022-05-30 03:51:46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政府作用概述

[摘要]市场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区域经济的整合需要以一些基础性的建设为前提,如基础设施的联动化、制度统一化等,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协调区域内部各利益主体,从而实现区域内经济的互联互通。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流通、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投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治理区域生态环境。当前需促进区域政府合作,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共生共建。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政府作用;政府合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55-02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政府作用的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提出的。他指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在于消除限制经济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通过协调和统一,形成最适宜的经济地域结构”。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并逐渐发展为互为补充、彼此依赖的发展系统,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地域之间由于内在的联系、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文化的交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二是指在区域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通过要素的流动实现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政府作用机制就是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干预机制,是指政府为了应对各个经济体市场在配置资源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旨在通过政府行为管理区域公共事务、形成统一高效的市场而对区域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手段、行政措施、机构组织的功能及关系。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政府作用

(一)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发展。尽管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区域经济体之间市场的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仍然存在,市场无法高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区域政府和地区单元政府的经济职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政府能够准确地掌握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发展现状,把握区域市场机制的缺陷,能够更好地以大局意识统领整个区域的发展,通过制定适合本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强对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和经济主体发展的统一指导,从而实现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区域各经济单元政府也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规划细则,并能有效地在区域政府协调和指导下积极与区域内其他经济主体进行互通互联。

(二)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流通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的市场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区域范围内通常包含了多个行政区划主体,代表不同地域市场的利益主体,这就需要政府在各经济单元基础上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规范相关政策法规,适当取消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实施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规则,从而打破地域间市场壁垒,协调各经济地域单元的经济行为。

政府能够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构建适合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生产要素市场机制,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营造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注重市场契约精神的市场环境,为区域内生产、消费、流通、吸引投资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趋同,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经济单元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中的产业结构的雷同。这容易造成区域性重复建设和区域资源的浪费,并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布局。

政府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布局,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政府能够制定科学的区域产业一体化政策,针对不同的地域单元具体分析其生产要素优势,加大对其产业发展规划的力度;其次,政府可以平衡区域内各单元的国民待遇,协调各主体的土地、税收、补贴、投资等政策,使其能在该区域内享受同等的待遇,进而避免了因为利益分配不合理造成的矛盾和恶性竞争;第三,政府能够建立起区域内经济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内产业的整合与分工、集中与扩散,实现各主体间的优势互补。

(四)投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在区域内形成相对统一的市场,由此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流通和商品、服务的自由贸易,在统一的市场形成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政府能够运用自身的公共资源和行政能力,通过建设区域的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立起将各个地域单元整合起来的产业链,为区域要素的合理集聚与扩散提供发达的“绿色通道”。同时,政府通过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网络设施,构建综合性的共享信息互换平台,为不同经济主体获得对等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保证。

(五)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政府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进行一体化的治理与保护,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这使得区域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不断增大,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带来巨大挑战。

政府能够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责任分工,建立起区域生态协作机制、生态法制体系、生态治理协调机制,从而推进生态治理的成效性。制定有约束力的区域生态发展规划,强化区域内政府的生态协作意识,使区域内各主体达成生态合作共识,有效地推动跨区域生态治理,保证了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内部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利益交往愈发密切,每个行政主体都需要与其他主体进行生产要素的流通,同时与其周边主体共享公共资源与服务。由于资源环境与市场条件的不同,区域间的政府合作成为了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政府形成合作机制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国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我国的区域一体化模式由封闭式区域化向开放性区域化转变,这一方面带来了区域经济协作的不断深化,各区域主体之间逐渐发展成为相互依赖共存的战略伙伴,地区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分工所带来的依存关系不断加强;同时,这也使得区域主体之间的“综合优势竞争”更加激烈。政府之间形成的合作机制可以将政府竞争内部化,通过协调协商使区域内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合理地竞争与合作将竞争成本有效地转化为社会收益,政府通过共同分享收益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进一步协同发展,共同致力于“综合竞争体”的打造。

(二)区域经济体应对公共危机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公共危机具有频发性、持续性、复杂性等特点,过去单一行政区划的地方政府对错综复杂、难以避免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很难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措施。区域内政府形成合作机制从根本上确保了政府之间信息的及时共享,能够整合地区的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形成对公共危机的协同共治,将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政府形成合作机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要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思路,创建新的政府治理体制,同时着眼于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促进政府间的合作,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进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上一篇: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 下一篇:煤田地质单位薪酬管理体系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