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30 12:30:12

小学数学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讨论教学中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要明确讨论主题与目标定位,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二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讨论技巧指导。

关键词:讨论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91-02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讨论式教学是“探究”形式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的优点与特点,在于在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与引导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精神。但以我之观察,在具体的讨论式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讨论对象不明确、讨论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讨论的合理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

一、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讨论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对讨论主题与目标的明确规定。由于对讨论式教学认识欠缺,课堂活动的高度随意性,同时在备课阶段对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充分考虑到问题背后体现出的题目设计的考查目标、考查层次、呈现方式,以及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使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待出示问题后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既不看题目之难易程度,也不考虑问题是否有讨论之必要,更缺乏对讨论主题、目标及学生行为的必要的规定性说明,使部分学生在不能明确讨论对象与目标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乱说一气,偏离讨论主题。尤其在个别偶发事件的影响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2.缺乏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把握。独立思考是课堂讨论的前提,任何讨论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否则就是伪讨论,徒具讨论之“名”而无其“实”。讨论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表达等得到归纳、总结之果。在这个意义上,讨论式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但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能实际参与到集体讨论过程中去,有些学生囿于思考的不成熟和表达障碍不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有些学生却表达欲旺盛而挤占了其他学生表达的机会;有些学生不善于借鉴他人的分析成果而抱残守缺等。这些均降低了讨论的参与度,会使所谓的讨论,议而不思,论而无果,形同虚设。

3.缺乏对学生讨论的指导。学生是讨论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主导着整个讨论的形式、结构、步骤、深度等。但在实际的讨论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会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只以观众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讨论。于是,就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学生讨论之时,会有教师在做样子、旁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等。显然,缺少了教师对讨论过程的整体把控,包括方法指导,仅靠学生的自发意识是无法保证其效果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讨论可有可无的潜意识,也会使教师少了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有效讨论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发现并分析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为使讨论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讨论主题与目标定位,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讨论主题与目标会为学生的讨论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好问题的讨论点,即所讨论问题的关键与突破口,它往往也是学生的认识冲突与矛盾之处。如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个关键点就是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所讨论问题时,要尽量以明确的语言、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学生明示讨论欲达到的真正目标是什么。语言的描述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与思维特点,尽量避免抽象。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把握讨论方向,明确重点,提示难点,指引方法,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至少应包括两点含义:一是合理调控讨论时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主要是学生产生疑问的心理状态)如思考困难、意见分歧、知识点需要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和方法具有多样性等,当机立断,及时提出有探讨价值和探讨需要的问题。总之,合理的时机选择,会大幅度提高讨论的效果。二是合理调控讨论活动的进程与学生的情绪。讨论活动的方式选择,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班集体讨论等,直接决定了讨论活动的相对分散性特点。另外,一些偶然性因素也会影响讨论效果。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进程,努力剔除消极因素的影响,采取措施保证讨论活动的高效。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学生因意见不合而激烈争执的情形,降低讨论质量。教师要采取措施给予学生必要的安抚,既疏导不良情绪又保证讨论的积极性。

2.给予学生必要的讨论技巧指导。针对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讨论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有所区别的。就讨论方式来说,低年级学生多宜采取同桌讨论、一对一讨论等方式,这主要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现实。而这种讨论方式又多适合于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这又是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相适应的。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已经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基础,则可采取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的形式。前者方式灵活,每个学生基本都有发言机会,多种问题讨论尤其是难度较小的问题讨论均可使用;后者则适合于解决那些影响重大的整体性或争议性的问题。

不同的讨论形式也影响着讨论方法选择。对几无讨论能力基础的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手把手地教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讨论方法,如如何发言、倾听、评价、质疑、辩论、总结、汇报等;对已有讨论能力基础的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着重进行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分组、论题提出、组织、提问、倾吐、报告、总结等。当然,无论是讨论方式还是讨论方法的选择都应根据讨论问题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等,灵活掌握,合理运用。

总之,认真总结、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和提高讨论式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注意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既做到灵活把控学生的讨论过程,又要做到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和形成技能,进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丛瑞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讨论[J].学周刊:B,2011,(1).

[2]方业秀.浅析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7).

上一篇:民汉合校后的汉语教学 下一篇:平常教学显诗意 普通课堂露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