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校后的汉语教学

时间:2022-08-15 12:27:09

民汉合校后的汉语教学

摘要:民汉合校后,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汉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合校后学校独特的环境资源、教学资源,成为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民汉合校;汉语教学;思考;想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01-01

2004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对今后若干年新疆的双语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文件中,民汉合校政策得到了强调与重视。以此为背景,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对自治区新党发[2004]2号文件进行了贯彻与落实,全疆各地民汉合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民汉合校后,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对于学校的汉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合校后学校独特的环境资源、教学资源成为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新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想法:

一、提高理论知识

民汉合校中的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民汉合校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民汉合校中的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少数民族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掌握好汉语的基本特点。我们应将这些理论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强化理论素养,通过理论知识验证和丰富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学知识。掌握了汉语语音知识,不仅可以使自己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可以很好地掌握声调教学的关键,及时发现学生发音错误的症结,并能纠正学习者的发音错误;掌握了汉语词汇知识,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具有快捷的辨析词义的能力,掌握了汉语文字知识,可以使教师了解字源、造字规律,从汉字的形、音、义出发,为汉字分析教学和整体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可以使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掌握了修辞知识,既可以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也可以使教师自身的授课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形象。

二、掌握背景文化知识

教师必须熟知中国文化知识。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汉语是在汉民族悠久历史中发展起来的,负载了汉民族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有文化知识的渗入。如清明节的来历、和春节有关的习俗及其来历、对待赞扬的态度及表达礼貌的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必要的目的,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加恰当、得体、自如地使用所学的语言。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灵活教学、充分准备

课前对教学内容认真研究,精心备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认真书写教案、讲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对所教内容了然于胸,而且还要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功课相当重要,其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环节。备课时不但要熟悉所用教材,而且还要反复推敲,尽量多用口头用语。备课时应注意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及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想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环境中教师可利用少数民族语言与学生沟通,用学生的母语解释难点、疑点和文化知识等,同时还可理解学生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根据所掌握的学生的母语知识,确定语音、语法等方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因循诱导,采用互动性教学、课堂教学反馈、复习式教学等方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既不能让学生太随意发言,扰乱课堂秩序,又不能打消他们的热情。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提问式教学,通过问答等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多采用重复法,即多次重复所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如上课开始时可先用几分钟时间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快下课前也利用几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这样既便于学生理清知识点,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采用复习式教学方法,即在每章课讲完后,用小测验的形式复习本次课的内容,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帮助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要提倡自学能力的养成,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倡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会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改进,无疑会使我们的教育得到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民汉合校后,汉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同在一所学校学习,这样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非常好的天然环境。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好这一特殊利好条件,与汉族学生打成一片,操练口语,锻练听力。有时采取多科目共同学习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汉语。此种实践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具体吸收,并把交流中学到的知识反馈到课堂中,以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

以上是我谈到的几个主要方面。民汉合校对汉语教学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应利用好这个机会,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将课堂教学与具体多语环境相结合,以达到提高自己汉语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这一实际目的。我相信,老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的提高与民汉合校这一利好政策相结合,必将使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的有效教学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