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时间:2022-05-30 12:28:39

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摘 要】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引导学生往深层阅读,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首先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课堂提问要有曲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课堂提问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去学习,能使其思维活跃,收获到别有洞天的惊喜。

【关键词】优化;课堂提问;有效性;自主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的杠杆和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如果能在提问上多下工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射箭打靶一样,要瞄准靶心。教师设置问题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难点、疑点以及学生的兴奋点提问,只有把握好这些点,才能问准,问活,问出兴趣,问出气氛。

譬如,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这样设计问题:“一件从非洲带回来的非常名贵的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但后来爸爸妈妈知道后,觉得这太贵重了,不能送给朋友,于是要我去朋友那里重新要回来。这里的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看看文中的人物对这一事件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的提问,不但引导学生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想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收到更好的效益,我们在课堂提问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在思考时有的放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主动地钻研教材,学有所获了。

二、课堂提问要有曲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对文本充满期待,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曲问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曲问,顾名思义,即迂回提问,亦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它要求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活,问得具体生动。这生动活泼的曲问,反映出认识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它能利用其好奇、进取的心理,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目的。反之,如果课堂的提问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这就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比,所取的效果是不能比的。又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的景物描写尽管只此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却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现。在教学时假如教师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意义,二则无法体会其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增删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向学生这样提问:如果将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好吗?为什么?这样一问,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原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月光比作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直接分析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相比,其效果是不言而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能注意到内容详略的安排。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它就会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己学习。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常提些富有开放性的问题。这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可以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中,在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时,教师如果提问:要是孔乙己没有读过书,那他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的思维显得异常活跃,想像特别丰富。有的说,他肯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他心地善良。有的说,他好喝懒做,应该是一个流浪汉。有的说,他可能穿着短衣站着喝酒,在酒店里嘲笑另一个穿长衣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还有的说,他也许是丁举人的“保安”,因为他身材高大。但无论如何,他在精神上都不会受到这样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读书人的摧残之深、危害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这样设置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内容,灵活掌握知识。

教学的理想境界是要教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因此,任何课堂提问,在强调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必须牢记课程目标,要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总之,课堂提问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去学习,使其思维更上一层楼,收获到别有洞天的惊喜。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讲授与提问的技巧[J].语文学习,2009,(1).

[2]应慈军.阅读教学:“问”的问题[J].语文学习,2009,(4).

[3]赵玉荣.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上一篇: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心理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