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30 10:28:59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 要:高中是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在这一阶段也相对成熟了很多。学生的自制力都有所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都有所提高。要打造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并非遥不可及。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每节课前首先要渗透课本,对课本的知识结构有整体的掌握,其次对学生的认识能力也要有相关的了解,数学课上的符号、公式,我们都可以很好地将其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堂课中的重点,以这个重点为中心,展开下一步的教学,教师在此项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将重点内容简略地在黑板上做出标记,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

的注意,在讲解重点内容前,教师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难点内容时,积极性被及时地调动起来。

例如,在高中数学“椭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就在于椭圆方程的化简。在教学时,我们可从太阳、地球的运行轨道,引出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概念。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教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让两名学生按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

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定义。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在接下来求标准方程的时候,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把学生难住了。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示,如:“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椭圆方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数学本身就是要求思想缜密,对学生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常用的教学思想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各个章节都能得以应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运用、巧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高中数学课堂更具有数字符号的美感。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继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一中)

上一篇:班主任:请“艺术”地行使“权利”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选择题做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