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

时间:2022-05-30 06:52:44

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

摘要:政治课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愿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文章从情感共鸣原理的应用这个角度,对情感共鸣对于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如何在初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情感共鸣原理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索。

关键词:初一政治教学;情感共鸣;重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68-03

苏霍姆里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爱与爱的交融。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感觉学生不爱听、不爱想、不爱学。其实原因就在于学生与教师、与教材之间缺乏一种默契、一种吸引。这种相互的吸引就是情感。实践证明,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情感共鸣的作用,那就不仅仅是能让学生爱听、爱想、爱学了,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知、情、意、行完美统一的目标。

情感共鸣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情感共鸣原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师生之间真诚、理解、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是以教学过程中共同的心理指向为基础,以教学各因素的同步为前提,以认知规律为线索而展开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有认知操作系统和动力调节系统,而动力调节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一位优秀教师总是善于将教材本身和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天衣无缝、美妙绝伦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走向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的共鸣。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政治教学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并存。不仅是让学生在生活技能上得到训练和指导,更要使他们在意志、诚信、自制力、交友和责任感等为人处事方面受到教育。可以说这是对学生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乃至对其一生均有重要影响的课程。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必然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厌学情绪。要让他们受到教育,而且是乐于受教,乐于学习,情感共鸣的作用十分重要。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教师要有爱,有人格魅力,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而表现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师生才能都把课堂教学看作是自身的需要,从而在愉悦感受中让学生接受观点,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政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把师生情感共鸣原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更有特殊和切合实际的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体系上做到“三个层面”(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与“四个领域”(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统一,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任务。

没有情感的共鸣将难以完成教学的目标。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科书非常关注学生步入青春期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展现青春的活力,体验成长的喜悦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困惑和烦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品德与技巧,适应初中阶段的新的学习生活,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爱国情感。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善于交往的人,学会学习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遵纪守法的人,热爱祖国的人。这样的要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只凭单纯地讲授是实现不了的。只有在教学中巧妙应用情感共鸣原理,才能让学生在共鸣中不断成长。

实践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某一节课或者某一个片段,师生之间情感得以共鸣,教学效果出奇的好。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一政治课上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目标呢?

一、内强素质、用个人魅力去触动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只有敬佩教师,才会相信老师,才有可能在情感上和教师、教材产生情感共鸣。所谓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学识、品德和情感的合力,一般由四个方面人格特征构成:知识性人格,道德性人格、智慧性人格、创新性人格。教师真挚的爱心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高尚的品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优雅的行为可以教化学生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教师的爱心、道德品质和行为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的“德”不够“高”,“望”不够“重”,“道”不够“精”、不够“深”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势必会影响情感的共鸣。

因此,政治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强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政治教师要具备合格的政治品格。政治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这就是知行统一。例如:教师讲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自己却在教室内抽烟;讲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却不尊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从心里厌烦你,还能和你产生情感共鸣吗?其次,政治教师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最后,政治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爱生之心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选择好共鸣点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牵一条线,引导学生学习、接受教材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规范行为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就必须把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交汇点找到。因此,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备好教材。要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三维目标,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其次,教师要深入调查学生,备好学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尤其是在上课前了解学生的现实与知识点要求的差距,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共鸣点。第三,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点的真实认识。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情况还是有差距的,需要有一条连接双方的桥梁,教师的情感就是这座桥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引起学生与教师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学生与教材的情感共鸣。

三、建立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 营造情感共鸣的情境

创造师生间和谐的心理气氛是情感共鸣教学的基础。师生间平等、亲近、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民主的实现,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会自然地促进其认知需要的提升,克服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和扩大知识领域的畏难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平等、民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这种情感与学生交流,才能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无不与学生建立着广泛的交流和碰撞。要体现平等、民主,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平等、民主的表情动作能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善于运用眼睛的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和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可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或暗示、或提醒、或鼓励、或支持、或赞许、或信任……特别是对一些后进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用期待、信任的目光会使他们看到希望、增添无尽的动力。

开放的课堂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情感共鸣的关键。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此,教师绝不能把课堂情景预设好,那样课堂就成为教师自己的舞台,教学就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何来情感共鸣。教师只有发扬民主的作风,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将课堂开放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碰撞中寻求交集,产生情感共鸣。

四、采用恰当、艺术的教学方式 搭建共鸣的途径

教学中硬性灌输和说教式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资格,既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讨论、小品、探究、辩论、演讲等恰当、艺术的教学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引起情感共鸣。比如:生命是珍贵的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谈父母从把自己生下来,到把自己抚养、教育成人所付出的心血。让学生既学会感恩又明确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既明确生命的珍贵又不得不反思现实生活中不珍爱生命的行为,从而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提升生命的价值。再比如:七年级第二十四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的调查、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讨论,让学生从内心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富民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知识的探求欲望,进一步拥护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方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学生从情感的共鸣到感情的升华的转变。

当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比如:在学到未成年人的保护法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认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学生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中培养学生对学校公物的爱护、对学校的热爱。效果远远大于简单的要求,甚至处罚。

当然,在教学中应用情感共鸣原理还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要注意情感共鸣效果的提升。不能让学生仅仅是课堂上有所震动,还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为”。还有,要明确情感共鸣的目的,不能为了共鸣而一味的迎合学生,丧失了原则的共鸣就失去了原有的教育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政治课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共鸣对教学结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将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乐学情感三者沟通、融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最终使教学场景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上升到一种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1).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想品德教学参考[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赛博空间下的文化消费 下一篇:略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