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30 04:33:23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研究

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仅注重认知领域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新课程改革尤其是高中数学学科这块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让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一个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发散及聚合思维以及主体学习意识的一个过程。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这个方面的达成有其独特的效果。要通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构建高效优质的中学数学课堂的最终目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在合适的时间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思维冲突。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拉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原本有一定难度、让学生畏惧的高中数学课堂变得轻松。

一、情境的创设要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生活中的很多元素,跟数学学科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要让活生生的生活成为学习知识的背景,让高中数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公理思想,成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手段或工具。生活情境的创设,给数学知识联系实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空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朗曾经说过: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之中,使其对生活有意义。这一理念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来实现。要注重提供一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性的情境,不但源于生活,生活中常常能碰到,同时要高于生活,要有一定知识技能深度。要以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作为解决问题的立足点,让学生在情境中重演,发现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掌握目标知识、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科思想和科学品质。

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当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技能背景设计了以下情境导入:某个班级的一位同学到我们班门口来找一位同学。碰上第一个进门的同学,是个男生,接着又见到第二个进门的同学,也是个男生,接着又一位同学进了教室,还是位男生,连续碰到了第三十八名同学还是男生,于是找人的这位同学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班的所有同学都是男同学,请问,这位来找人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吗?在这一知识点的导入上,笔者通过情境的良好设置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之中,逐步自发性探究数学归纳法公理的内容,并探究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笔者在这节课的导入设置上,以民主的精神,合作的方式以及开放的态度和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来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在情境的引导下,呈现出一种多向交流以及知识构建的动态化,精力和情感同时被学生注入到了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所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想法,作为教师要表示尊重,合理点评。在这样的构建下,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知识悬念构建情境,让悬念带动学习

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运用过程,都离不开问题的参与。而问题质量的好坏则决定了课堂情境设置的质量,而问题好坏的关键之处,就是悬念的设置。要巧妙设置悬念情境,让书本知识在疑问的带动下活动起来,让课堂学生的思维在悬念的激发下活跃起来,让学生作为知识吸收的主体主动地探究性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准备时,要对创设的悬念情境有所准备和设计,不然课堂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箭。例如,笔者在交集并集的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学会区间表示法,并会用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在知识目标的背景下,笔者设置了以下悬念情境:我们学校举办一次排球比赛,一个班级50名学生中有11名同学参加比赛;后来又举办了田径运动会,这个班级又有23名同学参加。已知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有7名,请问:第一问,分别用集合来表示参加排球比赛和田径运动会的同学,并画出韦恩图。第二问,这个班有多少同学一项比赛都没有参加?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情境悬念很强,同时也契合本课知识背景。通过这样相对容易理解的情境引入,形成感知,而背后的知识悬念却比较有难度,学生通过自主研学以及讨论、合作交流形成概念,突破难点。最后经过综合运用,发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了锻炼,有了较大提升。

三、创造激励情境模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高效课堂中,教者对教学的整个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中,更加应该如此。所以,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应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的坚定信念。要在课堂中合理创造激励情境模式,不能随意给学生扣上后进生的名号。古语说得好,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就要求教师在部分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时候,要充分关注。由于中学数学一些问题的难度较大,所以要让学生心理上不排斥数学的学习,就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有些问题的回答不够准确,也要从引导入手来缓解学生的情绪;而对于正确的理解和回答,更要进行合理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相对抽象,尤其是一些几何知识,要想一下掌握,可能有些难度。而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体会与理解,更可拉近与数学的距离。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效率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对教师提出的两大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预设情境,可以让高中学生在原本相对难度大,成就感不太强的数学学科中轻松地学习,不断地汲取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水平。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对学生的细致分析。通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达到构建高效优质的中学数学课堂的最终目标。

(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上一篇:走向唤醒活力的体验语文 下一篇:幼师生英语习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