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时间:2022-05-30 03:17:1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新课程指标指出:“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美术教学的各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其他学科更形象、更具体。

1放眼自然、欣赏领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使其从小有环保意识。具体可通过作品欣赏、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等,提高学生对环境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术欣赏课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欣赏中让学生领悟到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如《神州风光揽胜》一课,学生可从风景作品的具体形象中领会意境,辨别美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而风景写生和山水画创作则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指导学生欣赏大自然,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体会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因为外界环境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与影响,远比课堂教育真实具体,户外写生是学生进行环境审美、环境体验的绝好途径。

2绘画创作、直观感受: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课堂主题性绘画创作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定期举办以环境题材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竞赛或美术展览等,其形式可以是如废物堆砌雕塑创意、环保海报设计、环保漫画、可爱的家园绘画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参与的热情,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对环境意识的培养,养成他们维护优美环境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除了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变废为宝、感官触动:

从创作中领悟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节约美术工艺制作课的材料和成本,可以减轻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利用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且在手工课堂教学中,坚持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的主题,把废弃物变成独特的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懂得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和创造技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强环境意识。如《综合材料装饰画》一课可以利用常见的废旧挂历纸、碎破布、瓜子皮、玉米皮等,通过艺术构思把这些材料按自己的意愿加工成艺术品,装饰家居、教室,使环境意识的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

4实践活动、整体参与:

课外美术活动课也是一种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它具有灵活性、趣味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的课外美术教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自主精神,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利用美术学科特长,我们可以让学生为语文课课文配插图,为日记、作文配画;结合班队活动或节假日让学生用废旧材料,设计贺卡、制作礼品送给父母、朋友或老师,既开创了新风,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环境教育。

美术教育在于关注生命、启迪智慧、提升情感、完善人格,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之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以身作则,不仅要有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还要有环保行动,为孩子们作出榜样,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形成“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我们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的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使我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美。

上一篇:对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尝试 下一篇:利用玩具训练智障儿童语言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