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合作的资本“纽扣”

时间:2022-05-30 01:58:35

国民合作的资本“纽扣”

去年,我和同事搞了8家央企与民企合作的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央企大多已与民企有广泛的资本合作,包括同时有交易合作的混合型的资本合作。

央企和民企的资本合作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央企母公司或其主要的业务公司为上市公司时的合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多数是国有股东,同时有大量民企及个人股东的投资,初步统计8家央企涉及26家上市公司。

第二层次是与业务发展有关的资本合作,比如央企收购民企股权或资产,收购后由央企主导企业或业务的发展。比如央企投资入股民企原业务,央企和其他合作者作为利益相关者或战略联盟者共同支持新企业发展。还有就是民企对央企原业务投资入股,这种方式是央企主要以业务资产出资,民企以现金出资。

资本的合作使央企和民企能形成更密切的共同利益关系,双方可按资本规则参与公司的经营甚至管理,当共同的业务只涉及资本合作,公司内部决策时调整会更容易。但由于资本合作需要投资、涉及资本关系的调整成本会较高,因国民合作的资本“纽扣”此央企和民企的资本合作意味双方或多方要有更长远的考量和互信,重大的资本合作通常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调查案例表明央企与民企资本合作主要有五类动因:解决资本不足问题、解决机制问题、进入新领域、优势互补提升核心竞争力、整合行业。

央企与民企资本合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支持了央企更快发展,进入新领域,改善机制,提升管理,提高资本财力;民企也发展更快了,作为主要市场带动发展,如果合并,民企和民间投资者都获得很好的投资效益。

央企和民企的合作往往带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南车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链成长,地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群形成,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船重工带动了大连及环渤海地区船舶产业集群;中国移动带动了北京、深圳、上海无线移动设备、终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从经济学和经营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央企和民企的合作,根本原因是经济性的,是经济效益追求使然。

合作扩大和发展市场的需要。在非国有经济约占2/3、民营经济占40%强的中国,央企与民企合作,是许多央企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合作有利于提高央企的成本竞争力。除某些行业因素外,央企凭借自己的实力能掌握主要的重大项目,有较高的系统产品、系统服务的开发和供应能力,同时通过与民企合作分包出去劳动密集型的业务,或采购低成本的零部件,从而使自己在拥有工资水平更高的人才的同时,能控制总成本,并通过持续投入维持和不断发展企业更有竞争力的业务。至于对中国企业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

合作有利于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央企和有技术优势的民企合作,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亦拉动了包括民企在内的整个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体制政策因素是影响一些合作模式选择和驱动力的重要因素。举几例:央企与民企资本合作往往要求控股,理由是有利于控制,可以合并报表。问进一步发展与民企合作需要什么,回答是钱,因为必须控股;问民企,为什么和央企资本合作,愿央企控股,答央企有钱,获得资源方便。

问题是体制政策因素未必不会变。中国资金日益充裕,如果中央政府弱化金融危机后重新使用的信贷额度管理做法,私募基金进一步发展,主要银行调整战略,则有技术的民企因缺钱愿被央企控股的情况就会减少。自然资源开采权政策近几年对民企时紧时松,因此与有技术实力但自然资源获取较难的民企合作的战略,亦可能要根据情况有所调整。

此外对央企主业管理,央企投资是否必须控股等问题,似乎也存在认识和管理规定调整的问题。总体地看,央企与民企的资本合作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体制政策问题。

(作者系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华而诚 “利率市场化非常迫切” 下一篇:增速破八 复苏动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