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XVIII区块南部2号凹陷油气勘探前景研究

时间:2022-05-30 01:52:20

蒙古XVIII区块南部2号凹陷油气勘探前景研究

摘要 蒙古XVIII区块南部2号凹陷发育的地层主要有:夏宁组、查干组、下宗巴音组、上宗巴音组;研究区可能的成藏模式主要有:构造圈闭成藏模式、扇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断层根部河道砂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成藏模式、盆底扇成藏模式、潜山储层成藏模式经过研究论证,研究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有利区域主要位于工区南部生油洼陷的周围和北部生油洼陷的西侧。

关键词 油气藏 油气勘探有利区 蒙古XVIII区块

【分类号】:P618.41

1 地质概况

蒙古国XVIII区块位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部,占地面积约为9896.8km2,南部15km为乔巴山市,东部为我国的海拉尔盆地,南部为塔木察格盆地。XVIII区块位于蒙古国的东北部的乔巴山盆地。盆地走向北东-南西,长约250km,宽约50-70km,盆地面积约为26070km2。

研究区位于XVIII区块的2号凹陷。2号凹陷构造上隶属于乔巴山盆地的呼和诺尔坳陷。

2 地层发育情况

研究区由下至上共发育了夏宁组、查干组、下宗巴音组、上宗巴音组、巴彦组和塞因山达组共六套沉积地层,本次研究重点为夏宁组、查干组、下宗巴音组和上宗巴音组四套地层。其中,查干组在研究区内广泛发育,该套地层在南部以山麓洪积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在北部凹陷部位发育有扇三角洲相和湖相沉积;下宗巴音组地层在研究区广泛发育,主要为湖相沉积和局部的扇三角洲相沉积。

3 石油地质特征

研究区与海拉尔盆地相邻,且紧邻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所以其石油地质特征与巴彦呼舒凹陷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根据相邻的海拉尔盆地各凹陷及相邻的巴彦呼舒凹陷分析,主力生油层段为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即相当于本区的下宗巴音组和查干组,通过类比可以判定研究区的烃源岩应为下宗巴音组和查干组湖相泥岩。

1烃源岩发育情况

利用地震反演结果预测了本区各套地层的泥岩厚度,并利用沉积相解释结果中的湖相范围分析了本区下宗巴音组和查干组的有利生油气区域。

查干组:

有利生油气区域位于本区的北部凹陷中,湖相范围较小,水体较浅,属滨浅湖相沉积,泥岩累计厚度最大达500m,一般厚度在250-350m左右;

下宗巴音组一段:

有利生油气区域在本区分布较广,在凹陷的主体部位广泛发育有滨浅湖相和深湖相泥岩,最大累计厚度达450m,位于工区南部凹陷中,一般厚度在150-300m左右;

下宗巴音组二段:

这一时期区内湖水面积进一步扩大,随之湖相沉积面积进一步扩大,湖相泥岩最大累计厚度达250m,位于工区南部凹陷中,一般厚度在75-150m左右。

2储层条件

研究区的主要生油层位是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这两套地层中的砂岩储层将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有利的储集单元,其上的上宗巴音组在有油气运移通道(如断层等)的沟通下,建立起生油岩与储集层的联系,也可成为良好的储集层位。

3盖层条件

从沉积相分析可以看出,位于主力生油层之上的上宗巴音组以深-半深湖相和滨浅湖相为主,泥岩比较发育,可做为区域性的盖层;下宗巴音组的湖相泥岩比较发育,在南北两个沉积凹陷中均有发育,即可做为下伏储层的区域性盖层,也可做为自生自储的局部性盖层;

查干组的湖相沉积主要发育在工区的北部凹陷中,可做为自生自储的局部性盖层,也可做为下伏潜山油气藏的局部盖层。

通过分析,研究区垂向上可存在“二生、四储、三盖”的生储盖组合,二套烃源岩分别位于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四套储层分别位于夏宁组顶部的不整合面、查干组、下宗巴音组和上宗巴音组;三套盖层分别位于查干组、下宗巴音组和上宗巴音组。

3储盖组合

通过对生、储、盖条件的分析,研究区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生储盖组合类型:

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即正常式生储盖组合,上宗巴音组为储层,下宗巴音组为生油层,上宗巴音组为盖层。

上生下储式生储盖组合:查干组为生油层、盖层,夏宁组不整合面做为储层。

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作为生油层、盖层、储层的生储盖组合。

4油气聚集规律及可能的成藏模式

综合分析断陷盆地中构造与沉积对成藏规律的影响及区内实际资料及解释成果,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可能的几种成藏模式:

1、构造圈闭成藏模式:构造圈闭距生油洼陷相对较远,构造部位相对较高,具备较好的储集、盖层条件和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研究区这一类构造圈闭多以断块为主;

2、扇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在洼陷区的陡坡和缓坡两侧发育,下倾方向与烃源岩相接,上倾方向砂体尖灭, 形成自生自储型地层岩性油气藏;

3、断层根部河道砂成藏模式:这一类油气藏多发育在生油气层的上覆地层,由上覆地层沉积时期形成的断层断至生油层中,而上覆地层由断层形成的沟壑易于形成河道砂沉积,同时断面又做为后期油气运移的输导层,至使烃源岩中所生的油气通过断面运移至河道砂体中形成油气藏;

4、潜山不整合面成藏模式:位于生油层下面的古凸起之上,生油层所生成的油气通过直接向下或侧向运移至不整合面的剥蚀残积层或古地层中聚集,生油层也做为盖层存在;

5、盆底扇成藏模式:一般发育在生油洼陷的较深部位,多位于陡坡一侧。一般是由各种重力流所形成,所沉积的砂体与生油层直接接触,砂体向上倾方向尖灭,构成岩性圈闭并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

6、潜山储层成藏模式:主要发育在生油洼陷的陡坡一侧,主要生油气层位通过断层与古地层储层直接对接,生油层所生成的油气经过横向运移至古地层的储集空间,在这一成藏模式中,储层与盖层均为古地层。

5 有利勘探前景区域

基于上述对研究区的油气聚集规律和油气藏生成模式的认识,对区内的有利勘探前景区带进行了划分,优选了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有利勘探前景区域。

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有利区域主要位于南部生油洼陷的周围和北部生油洼陷的西侧,北部生油洼陷的东侧由于晚期的抬升作用,地层遭受剥蚀,不利于油气的保存。

6 结论

一、研究区发育的地层有:夏宁组、查干组、下宗巴音组、上宗巴音组;

二、研究区主要生油气区为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的湖相泥岩;主要储集区域为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滨浅湖相中的滩砂;上宗巴音组的湖相泥岩可作为区域性的盖层,下宗巴音组的湖相泥岩可作为下伏地层的区域性盖层,也可作为自生自储式的局部性盖层。查干组的湖相沉积可做为下伏潜山油气藏的局部盖层

三、研究区存在的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上生下储式。

四、研究区可能的成藏模式主要有:构造圈闭成藏模式、扇三角洲前缘成藏模式、断层根部河道砂成藏模式、潜山不整合面成藏模式、盆底扇成藏模式、潜山储层成藏模式。

五、研究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有利前景区域主要位于工区南部生油洼陷的周围和北部生油洼陷的西侧。

参考文献

[1]夏桂兰,王海峰等.《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盆地ⅩⅧ区块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报告》2011.

[2]将有录,查明.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赵玉华,李晓清,程有义,蒙古国戈壁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及含油气性[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23(3).

[3]李晓清,丘东洲,刘和甫等.蒙古弧形褶皱带上叠沉积盆地油气远景[J].地学前缘,2006.13(6)

作者信息:徐睿鑫,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工作于中石油大庆钻探物探一公司研究院,从事地震资料解释与油气综合地质研究。

上一篇:浅谈普洱市咖啡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桌面有机关 隐形命令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