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与护理讨论

时间:2022-05-29 05:31:19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与护理讨论

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病儿74例,对窒息的新生儿实施包含清净呼吸道黏液、建立呼吸通气、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药物治疗及评价效果等五方面的新发复苏术ABCDE方案,进行抢救和复苏后治疗护理。结果 比较评估治疗前后的差异,在74例病儿中,轻度窒息53例,重度窒息21例,先天性疾病死亡3例;需用药物复苏7例;抢救成功71例;总成活率达95.9%,复苏抢救后患儿未见有后遗症出现。结论 实施新发复苏术ABCDE方案和护理后,新生儿窒息的下降率、抢救成功率幅度显著大于实施前,有助于减少因新生时窒息所致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

新生儿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时,任何影响胎盘或肺气体交换等死亡因素都会致使宫内窘迫缺氧,或分娩中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若生后1 min内有心搏而呼吸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出现一系列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混合酸中毒为主的症状,则为新生儿窒息[1]。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2-3],新生儿窒息已成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其中1/4死亡率的死因之一,更是引起其中超过25%的幼婴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且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也表明[4],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其中新生儿窒息位居前三甲。

导致窒息的原因主要与胎儿在子宫内环境及分娩过程相关,如妊娠并发症或多胎妊娠的孕母因素、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胎盘因素、先天性畸形而致的食道闭锁或胎粪吸入等胎儿因素、脐带绕颈打结或脱垂牵拉等脐带因素,甚至由于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不正等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情况,均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5-6]。

为了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后遗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病患74例,分析对比治疗后结果,报道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新生儿窒息患者74例,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窒息标准[7],集合患者平均胎龄(35±5)w岁,胎龄35~45 w,胎龄42 w 12例,男性44例,女性30例,正常分娩36例,剖腹生产38例,出现前置胎盘8例,胎盘早期剥离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例,胎儿宫内窘迫28例,其余脐带因素16例,按先后入院顺序,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过往病史、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7]的窒息诊断标准来分类,以新生儿出生后1 min进行Apgar评分,如出现面部和全身皮肤紫青、呼吸不规律或较浅,但心跳规律、喉反应、对外刺激反应及肌肉张力正常,则判别为轻度窒息,评分4~7分;如出现皮肤发白,唇部暗紫、仅有喘息般呼吸微弱或无呼吸,且心跳不规律,喉反应殆尽,对外刺激无反应及肌肉张力松弛,则判别为重度窒息,评分0~3分,其中7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内,重度窒息18例,轻度窒息56例。

1.3方法 早期准备 准备好复苏急性使用器械和药物,如在手术室内预热保暖台、打开备用仪器,准备好1/万的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钠络酮及生理盐水等[1]。要求医护人员熟练复苏技能,设立责任护士,集中整体性地进行复苏和护理服务,每个孕妇至少有1名医护人员负责,跟进患儿在分娩后的复苏和护理。

1.4复苏抢救 对窒息的新生儿实施包含A-清净呼吸道黏液、B-建立呼吸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及E-评价效果等五方面的新发复苏术ABCDE方案[6],进行复苏抢救。前三部为重点,清净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呼吸通气是关键,注意复苏过程中的保暖[1]。

1.4.1清净呼吸道黏液 分娩后,新生儿采用仰卧,颈部轻仰,立即清净口、咽、鼻黏液等分泌物,吸引时间

1.4.2建立呼吸通气 在清净呼吸道黏液后,经过足部拍打和背部摩擦等触觉刺激后,若开始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皮肤红润或仅肢端青紫者可暂且观察;若仍未促使呼吸出现,仅有喘息般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心率

1.4.3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 胸外按压心脏时,采用拇指并排或双指指尖按压患儿胸骨中下部1/3处,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约1~2 cm的1/3处,按压频率约90~100次/min,以3次按压外加1次呼吸为一周期,2 s/周期。在30 s人工正压呼吸后,患儿的心率若>60次/min,可停止按压,持续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若患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可逐渐撤去人工呼吸;若心率仍

1.4.4药物治疗 若心率仍

1.4.5评价效果 复苏方案进行时,每操作一流程时,大概采用30 s去评价患儿的肤色变化、呼吸规律及心跳规律,再决定下一步操作。

1.5结果 复苏抢救结束后,74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53例,重度窒息21例,先天性疾病死亡3例;需用药物复苏7例;抢救成功71例;总成活率达95.9%,复苏抢救后患儿未见有后遗症出现。

2复苏后护理

2.1持续保暖 根据患儿孕周、体重,将患儿持续置于适中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内,室温维持约26℃~28℃,湿度约55%~65%左右,患儿肛温约36.5℃~37℃[8]。复苏过程中保持在远红外线辐射台的适宜温度,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可转向暖箱或水床保暖,期间注意观察患儿体温、肤色的变化,避免末梢循环淤血的出现,适时留意辐射台或暖箱温度的恒定。

2.2呼吸道护理 复苏抢救成功后仍需继续注意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新生儿容易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患儿可能在分娩后数几天内口中仍有羊水溢出,故需密切监护,保持患儿侧卧以预防分泌物倒流至呼吸道诱发吸入性肺炎[5]。遇见患儿出现呼吸增快、呼吸费力、鼻翼扇动等客观表现在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时,需立刻考虑到患儿的呼吸道阻塞,立即给予负压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同时应考虑上呼吸机的患儿可能出现脱管或堵管的情况。

2.3喂养护理 复苏后需给予患儿合理的营养膳食,由于窒息后氧分压下降、大量血液进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胃肠道的缺氧缺血,若过早口饲喂养,容易进一步引起坏死型小肠炎、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8],所以对于窒息后的患儿应适当延迟开奶,轻度窒息的可给予母乳喂养,重度窒息的可给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给予量应以从少至多、从稀至稠的原则,优先考虑母乳喂养,病情恢复后应尽早恢复口饲,期间检测患儿血糖变化,避免过低或过高血糖带来的损害。

2.4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勤洗手、勤消毒,做好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时室内通风,按时紫外消毒,力求空气清新,同时控制探访次数,降低交叉感染。轻柔地给予患儿清洁和治疗护理,勤换衣服和尿布,保持患儿皮肤干爽,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

2.5密切监护 复苏抢救后,护理期间的患儿仍需在心电监护下观察、保持侧卧,随时监测心率、呼吸、SpO2、BP的变化,床边需备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根据患儿出现的体温、尿量、心率、肤色、呼吸变化等判断相关症状,记录患儿的用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医师以做出相应处理。

2.6对家属的心理护理 耐心讲解患儿在窒息后出现的病征情况和相关并发症,根据病情适度介绍相关医学知识以安抚家属情绪,使家属安心信任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悉心护理照顾,缓和家属的恐慌心理,取得理解和配合。

3讨论

复苏抢救强调专业技能扎实,分秒必争,需要麻醉科、产科及儿科的医生、护士间紧密配合已达到及时反应于发现、即时反应于处理、灵敏反应于操作[9-10],但同时更强调规范化、系统化、熟练化的操作流程,这需要医护人员遵照新生儿复苏指南,在幕后壮大扎实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好术前抢救的事先准备,在复苏后护理遵照儿科护理学的指引,精心尽心去照顾护理,警惕患儿可能出现窒息并发症,并主动及时地汇报到医生,采取快速、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治疗。

由本文结果可看出,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在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复苏后的仔细护理,两者均是保证患儿健康出院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叶鸿瑁,虞人杰(译).新生儿窒息复苏[M].5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14.

[2]彭红梅,马淑艳,张辉.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医护配合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052-1053.

[3]赵壮平.新生儿窒息新发复苏[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2(16):54-55.

[4]陈红武,黄铮,姚英民.新生儿Apgar评分与窒息关系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05):97-98.

[5]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7-110.

[6]李黎.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6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7197-7198.

[7]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4-458.

[8]崔炎.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113.

[9]牛秀丽.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91.

[10]潘彦光.新生儿窒息70例的复苏抢救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8799-8800.

上一篇:驱白巴布期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 下一篇: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