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6 12:54:02

运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窒息的新生儿实施正压人工呼吸,心脏按压,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给药等抢救措施。结果 产后2分钟复苏成功25例;5分钟复苏成功7例;32例全部复苏成功,无窒息新生儿死亡。对复苏患儿随访半年,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在抢救新生儿窒息过程中,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所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复苏术的正确及时使用以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成活率较前有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抢救

[中图分类号] R72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85-01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在娩出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生后短时间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正确认识其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新生儿需要复苏的第一时间即刻复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产科2010年6月-11月收冶的窒息新生儿32例进行复苏,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6月-11月年我院进行复苏抢救的窒息患儿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剖宫产18例,阴道分娩14例;最大体重4 900 g,最小体重2 130 g;孕周<37周12例,37-42周10例,孕周>42周10例。本组病例中孕母其中臀位分娩6例,前置胎盘3例,胎膜早破4例,严重贫血2倒,胎盘早剥2例,脐带绕颈5例,过期妊娠10例。

1.2 抢救方法

首先保持体温,摆正,开放气道,必要时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刺激呼吸,重新摆正,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复苏,此阶段在30sec内完成。如果呼吸暂停或心率

2 结果

按国际公认的复苏成功标准,本组发生窒息的32例新生儿,产后2分钟复苏成功25例;5分钟复苏成功7例;32例全部复苏成功,无新生儿复苏中死亡。对复苏患儿随访半年,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急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凡是能够使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3]。本分析结果表明因脐带异常导致新生儿窒息居产科因素的首位,多为脐带绕颈、打结、脐带过短所致。脐带异常可引起患儿急性缺氧、造成窒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产程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或产妇骨盆异常、胎位不正等因素,使胎头长时间受挤压,造成明显的脑缺氧等[4]。另外还应对胎位不正、胎盘功能异常、过期妊娠、早产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为此,产科医生要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孕妇孕期应行B超检查脐带情况,观察脐带血流方向,并判断有无脐带受压或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进行母婴监护,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示,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对降低窒息新生儿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发生窒息后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以及复苏后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护,必要的检查及针对各系统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降低窒息死亡和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环节。同时新生儿复苏技能是助产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复苏水平取决于助产人员平时良好的训练和丰富知识的积累,定期对助产人员进行相关急救复苏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使重度窒息儿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可见其意义及重要性[6]。分娩前需提前打开辐射式抢救台,产房内应具备整个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产科医务人员需熟悉所有复苏器械的存放处,并熟练掌握对这些器械的操作方法。每个分娩现场至少配备一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对于高危孕妇,加强与儿科、麻醉科的合作,有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士、麻醉师共同组成的复苏小组,随时投入复苏工作[7]。

在抢救新生儿窒息过程中,窒息复苏术的及时使用以及医护人员的密切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成活率较前有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鸿瑁,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M].第五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7.

[2] 刘陶,王以新,王惠.新生儿复苏进展[J].中国医刊,2002,37(5):29.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01.

[4]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3.

[5] 戴港援,李莉.器官插管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59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8(2):90-91.

[6]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6.

[7] 中国新生儿复苏专家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年修订)[J].中国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3.

上一篇: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