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代表吴建平为奥运交通支招

时间:2022-05-29 03:49:31

海外代表吴建平为奥运交通支招

在2007年中国“两会”召开之际,海外华侨华人交通专家吴建平想借此机会,为奥运交通支招。

奥运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北京的表现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其中也包括参加两会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说到北京奥运会,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北京的交通。那么说到北京的交通,人们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堵”。对于北京交通之堵,有人把“首都”戏称为“首堵”。这样的交通状况到了奥运会变成什么样子,是否有良好的解决办法呢?作为海外的华人交通专家也有建议想说。

他叫吴建平,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英国WSP集团智能交通技术全球总代表,也是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系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参加了北京奥运交通的咨询工作,面对北京这座承载着一千七百万以上人口,市区每天有八百三十六万人次的客流量,每天新增一千余辆小汽车的城市,作为智能交通专家的吴建平教授谈到了自己对北京交通存在问题的认识。

国内智能交通领域奠基人

1989年被选派出国,当时国内刚刚开始兴建高速公路,从国家需要结合自己相近的专业,吴建平定下来到英国学习高速公路建设。英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早在1960年代就已基本完成,吴建平觉得,再研究这个领域只能炒冷饭,很难再有创新和突破。于是吴建平进入了智能交通这个新兴领域。他选择了以计算机模型为背景、从研究驾驶员的行为入手,通过模拟现实世界中汽车、自行车和行人在道路交通中的情况进行研究作为他的研究方向。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参与了英国政府和欧盟的20多个交通项目。他主持开发的FLOWSIM,是一个基于模糊数学的微观交通反证模型。模型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实际的路况。模型里面的每一辆车都和真正的驾驶员行为一致。通过反证系统检验每一种方案,从而找出最佳选择。这个模型对发展智能交通有重要影响。

在研究工作之外,他还连续两届担任中国留英学者专业团体联合会主席。在任职期间,数次带团回国。参加了2002年的北京科博会,中关村项目的洽谈,大连海外创业周的活动,并多次组织旅英学者教授团来到云南和重庆支援西部建设。他们以智囊团的方式,提出集体的提案和建议来帮助地方作决策和发展。经过考察后他们在昆明上报的20多个项目,有10多个得以批准。

智能交通关键要以人为本

3月7日下午,在北京友谊宾馆,作为列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代表,吴建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华人世界》:您主持的中英智能交通中心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吴:中英智能交通中心是2002年成立的,得到中国科技部和英国贸工部的支持。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协作开展智能化研究。研发中英两国需要的产品。二是人才培养,利用英国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我们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三是合作一些项目和工程。

《华人世界》:您认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的发展上存在多大差距?

吴:硬件上差距并不大。很多城市的交通控制中心有非常漂亮的大厅,很先进的设施。我们缺乏的是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因此一些设施没有物尽其能地充分利用。在交通信息的采集,有效利用信息为人们服务方面,与西方还有5-8年的差距。我想呼吁的是,我们与其花费大量经费在硬件上,不如通过普及智能交通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更有效地利用硬件设施。

《华人世界》:在交通理念和管理思想上,我们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吴:比如说遵守路权,如果路权不是你的,该你让人家,就要让。另外还要有个谦让的态度,尽量能给别人方便。有时候路上的车堵得死死的,就是因为谁都不让。一位英国教授来北京考察时说,如果北京的车都遵守路权,提高路的使用效率,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提高10%-15%的交通量。

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就是关注生命,关注老百姓。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更多的措施,有些是宣传,有些是管理。有一天晚上,我在中关村附近的路上开车,突然看到迎面而来的两辆车,是逆向行驶的。为什么会逆向行驶呢?后来我发现,因为那个地方修地铁,路中间的分隔带被移了两个车道,在晚上看不清楚,对面的车就很容易开到逆向行驶道来,很容易酿成事故。管理者就应该在这个地方设置一个明显的标志,有一个闪灯,加一个指示箭头。

我认为减少交通事故应该提到很多地方政府的日程上来,受到充分重视。伦敦的情况是,伦敦市市长就兼任交通委员会主任。他们会规定硬指标,交通事故要减少到多少。

《华人世界》:对于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任务的完成您有什么建议?

吴:我并不担心奥运会期间的交通问题。因为奥运会毕竟是短期的,可以采取一些临时的手段。比如放假、鼓励车辆分单双号出行,市民也会配合。但是奥运会结束后,还要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来方便老百姓。

解决交通问题要从源头开始,从交通需求上解决。比如,如果一个小区里面各种生活设施配套很齐全,那人们就不需要跑很远的路了。也就是说从占地,从规划上就要考虑交通的问题。

对于北京这样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来说,必须要靠公共交通来解决问题。我很赞赏现在北京的公交车价格降下来了。但是仅仅价格降低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整套的措施,比如设立公交专用道。小区里也可以建设公共汽车网,甚至可以预约,上门服务。这样一整套的措施,使坐公交车比开车还方便快捷,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另外就是要从政策上限制小汽车的发展。

《华人世界》: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吴:有几种办法。比如通过上私家车税的方式。或者在市中心一些地段实行定时收费,路越堵,收费越高。这样不着急的人可以换个时间再去。这个政策在新加坡、伦敦,都很成功,叫做拥堵收费,我认为北京应该加速出台了。另外就是控制外地进城的小汽车数量,可以鼓励人们把车留在市郊,用地铁,用快速公交把人们带进来。北京的环境污染60%是来自尾气排放。如果把外地来的车留在郊外,对环境也是有好处的。

《华人世界》:这次政协会议上您还提交了什么提案吗?

吴:有一个提案不是关于交通的,是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类似于中国的东北,英国的中西部曾经是英国工业发源地和经济支柱,在30年前,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中西部城市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萧条期,英国政府花了很大力气来研究这些老工业城市的振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这些城市已经有明显的复苏迹象。他们的一些经验可以供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型、振兴做参考,采取城市间一对一挂钩的方式。我们留英学者可以发挥作用,建议与国内专家合作共同就此课题开展对比研究。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本质内涵辨析 下一篇:中国已成为亚洲经济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