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教材的德育实施策略

时间:2022-05-29 06:23:01

基于数学教材的德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9-0061-02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价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学科德育具有渗透性,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背景都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地渗透,其教育效果远胜于空洞简单的说教,同时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既是一种创新,又是对传统德育的发展。

一、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解退位减法这节课时,教材的主题图名为“北京赢了”,采用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引入教学,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于这个历史事件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对于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北京赢了”的意义以及北京凭借什么优越的条件取得胜利。然后,播放当时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再结合北京奥运会,让学生看到只有祖国强大了,祖国的各项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个人的荣誉和祖国的荣誉息息相关,祖国的强大和每个人的努力都分不开。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虽然不能像运动员那样去为祖国摘金夺银,但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认真的学习,每天都所收获,储备知识,积蓄能量,就是为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德育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利用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如数有大有小,有整数和小数,图形有方有圆,线有直有曲,共面的两条直线有平行和相交;运算法则有加有减,有乘有除…...它们虽然是矛盾的,却又统一于数学的范畴中,这些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比较角的大小、平移和旋转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知识中的具体体现;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更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一个知识是孤立的,都处于一个系统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这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

在教学时,适时恰当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

三、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解决数学问题必须全面的思考,并且要兼顾各个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

如,在上观察物体这堂课时,让学生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和全面观察这一系列观察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有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只是这个物体的一部分,所以要想知道这个物体的样子,应该进行全面地观察,也就是要观察它的全貌。可以借助这节课的知识教育学生:弄清一个事物的本质,就要全面地分析它,从而延伸到全面的看待一个人,全面的分析一个现象到全面的认识这个社会。

又如,“单位1”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却又是一个难点。实际上“单位1”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整体的思想,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着必然的联系,都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可以启迪学生:我们的班级(30人)是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每一个人是班级的一份子,所以每一个人是班级总人数的1/30。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关乎班级的形象和荣誉,班级的荣誉也和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利用数学问题的挑战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格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这给数学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特别强,一环紧扣一环,其中一环存在问题,就难以继续学习下去。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数学必须坚持不懈、刻苦努力。数学各种理论的建立,其中许多都是经过科学家长期的探索,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过失败,但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凭着对数学的一腔热情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解题的同时就是在教学生如何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如果学生没有机会尝到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就没有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从而也就无法通过数学教育对其进行意志品格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稍微高于学生知识水平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独立分析,反复思考,反复修正至最终得到答案的过程,磨炼了学生克服困难意志,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从小小的数学问题出发,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中一切问题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变得坚强,迎难而上。

五、借助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数学的领域里,不存在模棱两可的结论,所有正确的结论必定是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依据,每一步都展现着思维的过程。全面透彻的分析问题,缜密的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到精确的计算解决问题,这都体现了数学教育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数学学习中,容不得半点错误,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只要有一个地方出错,后面的逻辑推理将全是错误的,这可能导致最后的结论大相径庭,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在数学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品质,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实事求是的精神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它能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思维品质。

六、发挥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感知和审美意识

数学美具有抽象美与具象美并存的特点,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抽象思想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数学知识中存在着许多美的形式:比如对称美,符号美,参差的和谐美……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可先让学生猜几个对折后的图形原来是什么,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并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对折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还可以让学生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通过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要注讲究策略,不能喧宾夺主,要在教学中,自然地,适时的,潜移默化地进行,使数学的教学和德育内容和谐统一。空洞的说教不仅乏味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另一方面,德育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德育的反复性。我相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抓住德育这个核心,抓好育人这个根本,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师专附属小学,山东,淄博 255100)

上一篇:中国梦与职业教育发展 下一篇:实施德育量化管理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