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内在需求,建构“能动性”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08 08:10:05

基于学生内在需求,建构“能动性”培养策略

摘要 几乎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一个强烈的求知欲望,都有一个潜在的“能动性”。这种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潜在的能动性激励着一个个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建构有利于激发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定会在教学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 能动性 学生培养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有这样一种观念: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是一支画笔,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白纸上作画的过程,最后,白纸上的作品就是学生受教育的结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提升,这样的观念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我们要改变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倡导建立“重视学生内在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时代学生。

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以顺应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人的成长过程是个体逐步感知、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在个体逐步感知、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往往因个体的与众不同而呈现多样化的色彩,即使是面对一个现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与判断。正是这些不同的认知与判断,才使得我们每一个成为“我自己”,才保持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如果离开了这些不同的认知与判断,如果失去了“我自己”,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因缺少个体性的色彩而显得“了无生机”。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氛围,尽量关注学生感知、认识世界所特有的视角,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尊重的角度”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

《美丽的彩虹》一课的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还处于浅显的阶段,他们的认识还带有严重的片面性和主观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片面性和主观性,才使得他们成为他们“自己”。为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这方面的特点,首先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出示一幅美丽的彩虹画面,然后启发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你们最想说什么,大声说给同学们听。”由于每一个学生所积累的“关于彩虹的认知”不一样,故而他们所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面对学生们的“与众不同”,我一方面对学生所表达的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方面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多样性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致。

二、建构过程性的教学模式,以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感知、认识世界的过程往往是以片段式的形式进行的,他们还不能将想到的、看到的连成一个整体。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儿童思维的这种特性,就有可能使他们停留在浅层次的位置。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视角;找寻感知的切入点,然后从这个切入点,捋出连贯性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连贯性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进而形成内在的求知动力。

《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是从“克隆的介绍、克隆的实验、克隆的前景”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克隆的。然而当我进行教学时,却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最大兴趣却是“克隆的前景”,也就是说,他们特别关注“人类能不能克隆?”“自己能不能克隆自己?”当我发现学生的兴致点,就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打破了既定的顺序,而是以学生感兴趣话题为切入点,然后探讨“克隆的实验”,最后再由学生自己说说“克隆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对于过程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三、实施积极性的评价策略,以保持儿童思维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欲望往往在激励、鼓舞中更加强烈。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需求,努力地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使得学生在这种开发、唤醒和鼓舞中焕发出更大的潜能。

使用“体态表情”激励。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体态语”作为一个有效的情感交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小学生把教师视为“权威、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心理反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体态表情的激励作用:如当学生有了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不妨送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当学生做了有助于他人的事,我们不妨来一个赞许的眼神;当学生做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事,我们不妨竖起一个大拇指……总之,当我们实施积极性评价策略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强。

只要我们关注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定会在我们的教学世界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下一篇:“预设”与“生成”,演绎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