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时间:2022-05-29 06:16:44

初中作文教学刍议

学生作文常在两处犯难:一是无素材;二是有素材也不知道如何挖掘主旨。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了以下两种途径。

一、课文即是范文

语文教材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练习写作最好的范文。这些名篇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为读者营造的是有声有色的生动场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熟练的阅读和作文技能。”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语文课本入手,教会学生读各种书,作各种文。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学生没有学会从课文的范例中获得技法,用于写作训练,没有学会从课文中汲取营养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所以让学生借鉴课文名篇,就是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

朱自清的《背影》写的虽是凡人小事,但却历久传诵、感人至深,“并不是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而是凭了作者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对真情的用心感悟。不用心观察,就不能通过“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倾、抱、放、爬下”等词语的描绘,来向人们展现一个具体可见的慈父形象;不用心感悟,就不能被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肥胖”的、步履“蹒跚”的背影感动得多次流泪!学生常感到自己经历的都是小事,作文时无主题可挖掘,但人的一生能遇到几次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普通人每天所经历的都不过是平常的生活,学生学习了《背影》一课,就会受到鼓舞,小题材同样可以挖掘出大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主题不可谓不重大,但其中的人物仿佛就是普通环境中的你我他,作家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概括生活的艺术表现力不能不令人折服,其中有一段对水生嫂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熟练的编席动作不正是作家长期用心观察的结果吗?另一段是水生嫂听说水生第二天就要回部队时的动作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如果作家不用心去体味生活,那么水生嫂此时心灵的震颤以及对水生的依恋之情又怎会描述得如此细腻感人呢?唐韬指出:“我觉得伟大作家并没有什么当作家的秘诀,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比较注意人,经常留心人的活动,观察人们精神世界里的秘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中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那么,就让教师从平时教材名篇的教学中,带着学生们去“看出”和“领悟”出作文该怎么写吧!

二、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

读过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又聋又哑的人仅凭手指的触摸,便能感受到森林中数以百计的美妙事物:平滑的和粗糙的树皮;花朵丝绸般的质地和惊人的对称;小鸟在放歌时引起枝头轻松的欢快的震颤……可是视听正常的普通人却总是说什么也没有看到啊!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心灵上触发许多新感受、新思考和新醒悟,如果一个人不是满腔热情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客观万物的多样、神奇,人间世态的微妙变化怎会不在他眼皮底下轻而易举地溜走呢?他又怎会不端着金碗讨饭呢?不是有很多学生连自己最可亲可敬的爸爸妈妈都写不出来吗?所以,若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即使材料碰了鼻子,他还是找不着材料。

有了生活,还要去体味挖掘主题。鲁迅说,“不要看了就写”,要“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

笔者班上有一名学生,妈妈特别疼爱他,他多次写过赞颂妈妈的文章,但文章每次都是言之无物、泛泛而谈。不久前一次有惊无险的车祸使他顿悟了:他放学骑车回家时,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货车撞出去七八米远,当他在医院里奇迹般地苏醒过来时,看到突然从病房外踉踉跄跄冲进来的母亲和母亲那充满恐惧和爱怜的双眼,那双眼永远定格在他心灵深处。他的心灵震颤了,多年来没有觉察到的深深母爱终于使他大彻大悟,于是他写出了《妈妈的眼睛》这篇催人泪下的好文章。所幸他只是胳膊蹭破了皮,虽然大难不死,他却气愤得要死:事故科竟然判定违规行驶的货车没有一点责任,他思维和情感的扳机再次被剧烈地抠动了,写出了《我多想成为一名公正的执法者》这样一篇针砭时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文章。

总之,课文是营养,有借鉴才能有吸收,有观察才能有积累;写作是创造,只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并最终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灵思之泉还愁找不到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莱山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交互电子白板对数学探究学习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