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新技术

时间:2022-05-29 05:51:29

水稻超高产栽培新技术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推广的水稻栽植方式主要有划厢等行距栽植、宽行窄距栽植、宽窄行栽植和“立体三围”强化栽植四种。水稻超高产栽培需要特定的密度和较高的肥水管理条件,而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已经不适应超高产栽培的要求。

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是利用水稻宽窄行栽植和水稻“立体三围”栽培的增产原理,充分利用了水稻宽窄行依靠“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增产的机理、水稻“立体三围”栽培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的增产原理,解决了超高产生产中个体与群体和密度与通风透光的矛盾,打消了农户的顾虑,保证了超高产栽培必须的栽植密度和基本苗数。经在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古宜、斗江、良口和八江等乡镇4年试验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显著,平均亩产量接近或超过700千克,比相同密度的宽窄行栽植方式亩增产75~150千克,增幅12%~30%。

一、增产原理

一是增大了“边际优势”,具有“双边际优势”的增产效果。水稻宽窄行栽植只解决了行距间的通风透光和“边际优势”问题,窝距间的通风透光和边际优势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采取水稻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后,窝距间也实现了宽窄栽植,既发挥了行距间的宽行优势,也发挥了窝距间的宽株优势,具有“双边际优势”的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有效穗、穗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

二是通风透光性好,光能利用率提高。水稻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行距间具有比宽窄行栽植更大的通风透光空间,因为错窝栽植,行距间的宽度增加,最大宽度包括了一个宽行和一个窄行的距离,这样就在窝行距之间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空间,具有“立体三围”强化栽培的增产效果,使稻苗从基部向上呈放射状,健壮挺拔,生长势旺盛;稻苗基部清爽,单株分蘖多,茎秆粗壮,有效穗数增多。由于通风透光性好,病虫危害轻。

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水稻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与一般宽窄行栽植密度完全相同,只是把株距调整为宽窄距,加上窄行间的错窝栽植,每两株秧苗的四周都有通风透光的大空间,做到了“稀中有密,密中有稀”,既能发挥单株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的优势,又能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群体。同时,株间小气候明显改善,在相对稀植栽培的环境下根系发达,吸收养分的能力得到加强,水稻单株成穗率提高,结实率高。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水稻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技术具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的特点,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旱育稀播早栽。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插,以旱育秧最好,并适当稀播,秧龄以3叶至4叶1心时栽植为宜。因为旱育秧分蘖早、返青快、栽后第二天可见新根发生,第三天就有新分蘖长出。早栽增加了低位分蘖数,能形成更多的分蘖和有效穗,以利大穗形成。

2. 划厢器划厢移栽。移栽前按栽植规格制作好划厢器,栽植规格一般为(40+27)厘米×(13+30)厘米或(40+27)厘米×(13+27)厘米,亩栽0.92万~1.0万窝,每窝2株和3株相间栽植。移栽前2天耙田,做到“田平水浅”,待田水沉清后用划厢器划厢,只需按照划厢印记栽插即可,有利于浅栽和栽插规范化,提高栽插质量。

3. 测土配方施肥。因田测土配方,适当增加养分投入。提倡年前多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施钾肥和微肥。一般底肥是氮磷钾配合施用,磷肥和锌肥全部做底肥,BB肥、钾肥按75%和40%比例施用。追肥以氮素肥为主,搭配BB肥。穗肥以钾肥为主,增加适量的BB肥。做到底肥足、追肥早、穗肥巧。

4. 合理灌水促控。移栽后到拔节前保持浅水湿润但不淹心叶,使稻田湿润通气,建立强大根系,促进分蘖。达到20万~25万苗/亩时晒田控苗,促进幼穗分化,抑制无效分蘖,减轻纹枯病的发生。抽穗后间歇轻度灌溉,让稻田不时地干燥,有助于根际通气,达到后期养根护叶、促进灌浆结实的目的。

5. 综合防治病虫。在做好各项农业技术措施预防水稻病虫草鼠害的同时,及时检查,掌握好施药时间,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以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为主,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以及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虫害。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江峰街39号三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45500)

上一篇:现代农业美化村庄 下一篇:冬小麦中后期田间规范化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