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

时间:2022-05-29 05:09:03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法

新课改实行以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不断更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去完成新的教学目标,传授学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一句话:“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就要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变过去常用的“填鸭式教学”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自我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最终成才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之中掌握知识、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领悟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他们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实现“自我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进而更加勤奋学习,最终成才。多年以来,我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尝试从学生个体的体验、感悟和实践三方面采用体验式教学,较好地达到上属教学效果。我的做法和感受是:

1.结合实际生括,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人教版新教材初中乃至小学各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涉及所需的道德要气而编写的。我在教学有关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课讲到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或朋友,“由于树立了自信心取得了成功,进而增强了自信取得更大成功”和“缺乏自信失败不断或没有多少成功也就更加没有自信”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写成简要的书面材料在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当堂体验。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饱满踊跃发言,学习态度认真诚恳,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因为大家说的都是自己的或熟知的身边人的事例,同学们有内容说、愿说、甚至抢着说,内容真切感人。其中有位男同学说到自己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贪玩学习成绩曾经比较差,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也就没有了兴趣。后来经过老师的鼓励和一位同班同学经常的帮助、辅导,他重新建立了学习的信心,找回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后来也就逐步好起来,并且是越来越好。毕业时最终以全班前几名的成绩进入到我校初中实验班学习。说到动情处,他竟然哭了,同学们也很受感动,不约而同地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上课似乎有些不合常情,但这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同学们轻而易举的体会到了“自信的真正含义”和“树立自信远离自卑,对学习乃至人生的重要性”,而我也避免了空洞枯燥抽象化的政治说教,也轻而易举的达到了政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不能仅凭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还主要应该通过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来实现。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亍虚空、形式、无效。换言之,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解决学生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教育的真正价值。放下“教书匠”的架子,做一个既教书又育人的人民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这就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当下应该做得事情。

2.用心真切感悟,实现快乐成长

所谓感悟,就是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介绍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中讲到“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人侵;但是,它们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和强敌的意志和信心”,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侵略者的穷凶极恶和中国人民曾经遭受到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和前仆后继的伟大民族精神”,我特意安排学生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的录像片。面对影片中可怕的画面、凄惨的音乐,同学们却异常的沉默。但我相信,此时他们的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对侵略者充满极大的憎恨之情和对自己肩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使命感的认识,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升华;更相信他们已经完全明白、理解了这一知识点。事实上,课后我高兴的看到,从那以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比以前更加勤奋刻苦了。实际证明:通过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共同体验,使学生从自己原有的生活中获得真切感悟,才能更促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不断地进步。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的内容,有许多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有所感触的。这就有利于让我们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建立起联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参与课堂学习。又如初三的思想品德课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简单地从书本上学习,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却不可能完全使他们上升到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的。于是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公益广告、图片及新闻报道。如大量砍伐森林树木造成严重沙尘暴给人民生活造成危害,以及环境污染造成小孩出生畸形和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遭遇沙尘暴的新闻报道等等。尤其是我还把我在学校拍摄的学生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水和纸笔的录像画面,播放给同学们观看,这给同学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震憾。这样的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的一节课,把知识点带给了学生,将德育融于教学之中,学生体验和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与目标。

3.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其正做到知行统一

实践证明:努力实现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融合,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感受“道德”的表现,体会“道德”的要求,履行“道德”的规范,内化“道德”的原则,对增强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是“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尊自信”,我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的大多数同学虽都有自尊心,但只有极个别同学有相当的自信(还不能说有完全的自信),大部分学生却显得自信心不足。

上一篇:谈中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研讨”的开展 下一篇:高职实用英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