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时间:2022-05-28 09:30:40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 要: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一节有限的课堂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最多的知识,掌握最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与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v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以学习兴趣为主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本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好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在质疑中产生了探究的意识。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搜集蝴蝶的图片,上课时教师播放音乐《两只蝴蝶》。引导学生边观看美丽的蝴蝶,边欣赏优美的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质问:蝴蝶小的时候就这么美丽吗?除了蝴蝶之外,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动物是昆虫?它们和蝴蝶生长发育的过程一样吗?学生列举昆虫的名称,描述蝴蝶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利用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探究学习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取知识。教师们需要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不断摸索,学校集体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改变了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说明,学生一目了然。例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在课堂上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对所学知识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最后做出总结。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取得好的效果。

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讲话”的机会

时常听到有教师抱怨上课时经常有学生问这问那的,从而扰乱了他的讲课思路,也扰乱课堂纪律,分散了其他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因而感到很不满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故意问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这当然是不好,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但对于学生适当的提问请教,教师应当乐意回答,并应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发问。如果在一节课内,只允许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能默默地听,学生就完完全全地处于被动的学习局面。这种灌输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根本就无法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教与学两者都辛苦,所以笔者不赞成这种教学观点。在教与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就表明了他们存在着怎么样的疑问。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疑问,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疑问直至弄懂吃透课文内容。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可以发挥出来,更有利于他们对问题形成一个独特的见解;也更有利于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笔者认为给予学生一个适当的“讲话”机会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四、充分利用媒体、结合案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当讲到传染病时,笔者给学生举例2003年的“非典”、近几年的“禽流感”等,使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危害性,以及如何来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当我讲到遗传时,给学生讲解日本发生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大量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异;当我讲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时,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社区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本地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然后课上进行表达交流,提出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及爱护动物的意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学生清楚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认同细菌、真菌有利和有害的方面。新课标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还有很多,我只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拒食野生动物”等等。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案例,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明白: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只有保护环境和各种生物,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五、注重学法指导和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一是自主导读,有目的的学习。课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先阅读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对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对疑难问题的提出,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二是合作学习,善用学案。学案是学习生物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课堂上,教师运用学案教学,并且指导学生,将重点难点落实到学案上,培养学生的研读技能,通过合作学习,使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导航灯。三是联系实际,探索学习,学以致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兴趣的主要途径。根据这一道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发动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生物现象。此外注意从报纸杂志上摘录并向学生宣讲一些生物科技动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能持久,同时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思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和谐长足的发展。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创造“先学后教”的和谐课堂教学理念、从提升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断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努力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使初中生物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只要我们能深钻教材,灵活教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理念,坚信一定能打造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上一篇:浅谈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 下一篇:35kV变压器的安装及送电调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