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哪里?

时间:2022-05-28 06:24:32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哪里?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农村环境问题成为众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密切关注的热点,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力度的呼声日趋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农药、化肥污染、养殖业污染、乡镇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重视,福建省在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动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等等。

但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仍嫌不够,福建省农村环境问题仍旧相当严重――

农药、化肥污染日趋严重。

福建地处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复种指数高,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导致福建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化肥施用量增长速度快,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农药、化肥年亩平均使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20.29万吨,在施用的化肥中氮的使用量64.86万吨,磷24.56万吨。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化肥养分的浪费,而且造成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流失的化肥中的无机盐排入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2003年,全省农药使用量为5.53万吨。由于农药的利用率低于30%,所以70%以上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使大气、土壤、水体、农畜、水产品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一些高毒农药的施用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杀伤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鸟,影响了生态平衡。农田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显。

2003年全省生猪出栏数达1885.61万头、牛出栏数25.58万头、羊出栏数118.6万头、禽出栏数25314.97万只。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逐步成为福建一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并已经成为福建一些区域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据统计,2003年畜禽养殖污水排放量约6亿吨,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其中氨氮排放量是工业排放量的17.9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36倍;COD排放量是工业排放量的14.8倍,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4.25倍。目前,小型畜禽养殖场及规模以下的散养户,已构成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大型的畜禽养殖场已形成非工业的点源污染,成为福建新的污染大户。

乡镇工业污染点多面广。

据环境统计,2003年布表调查的3140家工业企业中,有1358家乡镇企业,占43.2%。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设施简陋,环保治理设施不健全,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偷排、漏排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福建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的1/3左右。此外,相当部分乡镇工业园区处于小城镇的上游、上风向,或位于城镇中心,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003年全省污水排放量共计16.46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62亿吨,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15亿吨。

截止2003年底,全省已投入运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共18个,污水处理率为39.7%。其中17个污水处理厂建在设区城市,14个县级市中只有永安市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武夷山、长乐、福清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所有县城及绝大部分乡镇基本未建污水处理厂,乡镇生活污水基本直接外排。

2003年,福建已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4个。其中设区城市建有9个,县级市4个,县城1个。14个乡镇完成垃圾焚烧炉技术推广示范建设,其他乡镇一般只建有简易垃圾填埋场或堆肥场。

设市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但乡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垃圾随意堆放,沿河倾倒等现象,垃圾围城(镇、村)问题十分严重。

各种污染和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势将引发健康危机和生态危机,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若再不引起全民高度重视,势必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这样,农村环境问题才能得以有效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上一篇:“福建制造”能否捡入跨国零售巨头“采购筐”? 下一篇:“名校办民校”,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