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钢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2-05-28 09:08:43

承钢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组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及二级单位安全科的调研、及与外部安全管理软件公司的交流,经过项目组的充分讨论,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管理思想,共同构成了本总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承钢 安全管理系统 设计

方案充分考虑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管理需求,重点描述了项目一期的系统应用框架设计,以及以后二期生产监控、自动审核的功能需求。

1 系统需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入或创建适合承钢实际情况的、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使承钢安全管理实现系统化、制度化、流程化、量化、自动化、信息化。实现“安全标准化岗监控信息化”和“安全监控设备监控信息化”两化融合。

应用安全信息化系统的主体是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包括班组长)、技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这些人员一方面是在相关子系统中正常按规操作,安全信息化系统自动形成相应的安全信息,另一方面能在安全信息化系统能得到相应提示、提醒,再一方面能利用安全信息化系统所具有的通用功能、工具、知识。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安全信息化平台,了解、掌控、监督各个环节安全履职尽责情况。安全信息化系统为安全专职人员设立专用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做出安全风险分析评价,指导相关人员加强安全薄弱环节的工作。

2 系统设计

在整个系统模型中,网络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设施平台;系统软件平台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构成;为平台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应用平台提供面向最终用户的业务功能和统一门户,在整个系统模型中,管理机制和安全保证机制作为保障机制贯穿于各个不同的层面,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系统功能包括危险源辨识、高危作业、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排查、应急管理、劳保管理、法律法规管理、职业卫生管理、事故事件管理。

危险源辩识功能依据承钢公司管理文件《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的流程及打分方法进行设计。高危作业功能依据承钢公司管理文件《高危作业控制程序》的流程进行设计,计划在作业前办理安全许可证、保证方案,经安全部门确认之后才可以施工。由于班组不完全具备网络条件,办理安全施工许可证不能在班组办理,办理人员在申请证件各工段或单位的安全科进行电子数据的录入,录入后打印出安全许可证,其他手续按照现有流程进行。安全培训功能实现培训的发起信息化,和培训过程结果统计汇总功能。包括培训发起、培训评估模块、培训查询模块、培训统计。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依据公司《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规范隐患排查的管理模式,确认隐患排查管理范围。形成隐患排查的管理台账。并视条件对有参数的隐患排查进行监控管理。应急管理模块根据《TF.ZT00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SG.ZH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及贯标文件,实现应急管理包括台账记录电子化及演练评估的管理。特种设备是设备动力部主管,安监部监管。规范特种设备的管理模式,确认特种设备管理范围。形成特种设备的管理台账。并视条件对有参数的特种设备进行监控管理。人力资源系统中现有的劳保模块功能基本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本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做接口。在系统中实现劳保用品相关内容的统计功能。如相关岗位的用品消耗统计及费用统计,各时间段劳保用品发放情况统计及费用统计,各分厂劳保用品发放情况统计及费用统计等功能。根据通过国家相关网站下载正式国家省和行业的法律法规,识别确认进入“公司法律法规和要求清单”;根据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的管理规定进行分解公司相关专业和分厂实施细则的规定文件,识别进入“公司法律法规和要求清单”。二级单位识别公司文件,修改作业文件。规范法律法规的管理模式,确认法律法规管理范围。形成法律法规的管理台账。并视条件对有参数的法律法规进行监控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功能规范职业卫生的管理模式,监控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情况,能够动态掌握重点岗位危害数据,能够做到体检到期自动识别和提醒统计。

3 系统实现

用户在浏览器输入网址: ,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之后在左侧的系统链接中找到“安全管理系统”,通过此链接登录到安全管理系统中。以下展示部分功能模块的实现界面。

危险因素辨识、评价、控制策划一览表如图2所示。

4 结论

本平台上线运行的前期目标是建成基于B/S的电子信息架构平台,实现河钢承钢安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一个清晰可依赖的业务操作平台;长期目标是优化承钢公司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安全管理上台阶。

参考文献

[1]郑峡龙,李文正.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人民长江,1998(09):16-17

[2]单继周.基于Web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煤炭技术,2013(03).

作者单位

河钢集团承钢公司运营改善部 河北省承德市 067102

上一篇:教学后记: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下一篇: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