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8 07:22:04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其教学要求也是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改善学生的思维,逐步让学生学会运用更灵活的方式去观察实验现象、更科学的进行化学探究实验等,这其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自主能力;教学策略

初中的化学实验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实验,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培养能力,对一些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于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作为学校来说,建立积极的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学校在为学生建立有利于开发思维的基础之后,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的进行教学方式和模式上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从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找到适合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是不喜欢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就需要为他们建立更加开放的实验平台,在教师充分认可下,在理论的学习充分的条件下,自主的进行化学实验时间的探索。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因为其中的问题都需要学生们自主的进行探究和讨论得以解决。

这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建立强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包括在化学课堂上的引导,化学课程与实验课程良好练习式基础的平台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授课教师的实验基础与学生实验能力的结合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才能逐步的开展,如果能够良好的运行这种模式,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一、认识的改变,注重自主学习

简单的化学实验并不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是需要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下支撑的。首先面对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作用。作为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逐步的认识到的。他们几乎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进行的有目的的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作为授课教师,首先是对化学实验认识上的改变。应该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的引导只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反省的基础上加上授课教师的教诲能够使学生更快的培养自主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的化学实验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让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地方,授课教师在当做是引路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完成理想的实验。

二、课前活化,课堂尊重自主

课堂的气氛对于学生来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没有兴趣,势必会造成课堂鸦雀无声的尴尬,因此,授课教师要在体会学生上的情绪基础上,不断地带动课堂气氛,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完成实验的教学。比如,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例如,对于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来说,学生可能接触的都是日常的燃烧。对于化学试剂的燃烧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接触。那么,授课教师可以演示氢气的反应,将适量的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装好导管的的橡皮塞旋转塞好,另一端导入另一个倒立的试管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堵住倒立的试管,用火柴点燃后放在试管口,会听到“砰”的一声。这个有趣的实验下,学生产生很多好奇,那么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点燃的氢气为什么会有响声?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呢?带着疑问,学生先自主的进行实验的预习,紧接着,设计相关方案,再通过教师的允许下自主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

三、多样化教学,深化课堂效果

也许适当的方式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课堂不能只是单一的模式,应该是多种方式并存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是“走进实验室”的意识,在不断地认识仪器,动手接触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把理论转化为实验能力,转化为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授课教师的传授方式可以是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一人操作,其他学生评价指导;督促式实验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互助合作中得到能力的逐步提高。同时要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聚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不断地延伸课堂,掌握知识的联系,不断拓展知识面。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中讲述的奇妙的二氧化碳,学生可以结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的装置以安排实验,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过程,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时候,授课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药品呢?”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实验的探究。要求学生进行下列实验的探究,将下列几组药品进行混合观察现象。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碳酸钠和稀盐酸混合。要求学生在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验的现象,明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一开始产生气泡,片刻以后反应停止。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方便收集,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的药品应该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因此,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授课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问题,在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童福全,初中化学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9月

[2]殷志洲,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培养途径探析,学周刊,2014年第7期

上一篇: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动态效应... 下一篇:年报高增长龙头成逆境中的亮点 6家券商集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