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意义

时间:2022-05-28 03:07:59

摘 要: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确实是一项要求极高的修养,寻求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关爱,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爱心;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45-01

我们常说,老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那么什么样的园丁才能培育好祖国的花朵呢?我想,老师的爱是前提。爱是心底的一眼泉,只有不断用爱的泉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才会收获秋天丰硕的成果。

一、老师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在我周围有些老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方式教育学生,这种行为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我们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是偏要跟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那怎么办呢?第一,我觉得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学生,即使为了学生好。第二,不能只使用惩罚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有时,即使是看不惯的事情,也要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明明是恨铁不成钢,也要表现出赞赏和欣慰的样子。第三,不能要求学生事事都听自己的。第四,不能只对学生说“这样不对”,要告诉他怎样才对。

二、老师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

一切认知的发展,都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换言之,任何习得和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慢一点的眼光和视野去审视。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考试则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因此,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的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地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的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老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老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谩骂、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不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三、老师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何况同一班级的学生呢?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智力差异、行为不良、心理障碍、教学不适、缺乏兴趣及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而造成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教学要求的学生,最需要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当我们把爱洒向被遗忘的角落时,就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拨开心头的乌云。

首先,老师的爱体现在日常小事中。在小事上体现的爱往往最真切。学困生平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希望得到表扬和关怀,所以平时要对他们多留心观察,及时捕捉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鼓励。

其次,老师的爱体现在课堂上。我们上课提问,不要为了节省时间,只提问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学困生。这样做,一方面反馈的情况不真实,影响教学的针对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会加重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所以,课堂上要尽量设置多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特别是要专门设计一定量的问题给学困生,当他们回答完之后要表扬、鼓励,要使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老师的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由于学困生基础知识、智力、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使他们的作业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对他们的作业应尽可能的采取当面批改的方式。批改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既要指出不足又不能使他们灰心;既要让他们知道哪里错,为什么错,还要让他们清楚怎样改。一次改不好,可以让他们该两次、三次直到改好为止。这时他们很容易产生急躁心理,但我们不能有一点厌烦,要对他们充满希望、支持和鼓励,千万不要训斥、惩罚。此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还可以给他们“开小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教会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尺讲坛虽小,但大爱无边。

选择了教师岗位,我也就选择了成就自己人生的学生。

上一篇:高黎贡山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服饰的个性与共性 下一篇:关于如何推动山东省工业设计人才发展的探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