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梗塞2例报告

时间:2022-05-28 02:17:57

【前言】小儿脑梗塞2例报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讨论 儿童脑梗塞是一种少见病,但对儿童的发育有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2],而且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展,儿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要比原来认为的多[2]。例1中患儿发病前月内曾有反复发热、水痘、癫痫病史,但本次脑脊液检查正常,考虑感染后引起的炎症远期效应。例2没有...

小儿脑梗塞2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48-01

脑梗塞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小儿脑血管病较成人少见,但并非罕见。文献报道儿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2.52/10万,占儿童神经系统住院病人的5%,在儿童脑血管病中,以闭塞性脑血管病最常见[1]。儿童脑梗塞,其病因或危险因素显然不同于成人[1]。它不仅可以危害小儿的生命,而且可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2004年收治的2例基底节脑梗塞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儿男,4岁,以“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余”为主诉入院,患儿入院前1天,奔跑时突然摔倒后发现右侧上下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未作治疗0.5小时后上述症状消失,共 发作3次,入院前1小时上述症状再现,且呈现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就诊,患儿入院前1月内曾有水痘、癫痫病史,反复发热,体温不规则。查体:T36.5℃,P105次/min,BP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中枢性面舌瘫。颈无抵抗。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肿大。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右侧巴氏征(+),奥本汉姆氏征(+),查多克氏征(+),左侧巴氏征(±)右侧上下肢肌张力、腱反射减低,肌力0-1级,感觉减低,右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提睾反射消失,左侧肌张力,肌力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9.0×109/L,RBC4.5×109/L,HGB125g/L,LYM19.1%,MON6.0%,GRA74.9%,PLT326×109/L;血生化:K+4.03mmol/L,Na+124mmol/L,Cl―103mmol/L,Ca2+2.3mmol/L,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颅CT平扫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头颅核磁共振及MRA示左侧大脑半球及左大脑脚异常信号,考虑脑梗塞不完全除外脱髓鞘或炎性病变,入院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入院后应用20%甘露醇、白蛋白降低颅内压,脑细胞保护剂的应用,清除自由基药物的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等,恢复期针灸及高压氧等一系列治疗,患儿右侧上下肢肌力恢复到IV级,肌张力、腱反射稍减弱,感觉正常,反射及提睾反射正常,右侧巴氏征(+),住院34d好转出院。

病例 2:患儿男,6岁,以“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为主诉入院,患儿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能,右手不能持物,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入院前0.5小时患儿上述症状再现,且进行性加重,伴头痛,以前额为重,较剧烈,无口角歪斜、流涎、发热及抽搐、呕吐等症状,未经治疗,急来本院就诊,平素体健。入院查体:T36.5℃,P110次/min,R24次/min,BP95/60mm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无黄染及出血性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颈无抵抗,心肺正常,腹软,右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上下肢肌力Ι级,右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正常,右侧巴氏征(+),左侧肌体肌力正常,反射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7×109/L,LMY33.3%,MON7.7%,GRA59%,RBC4.20×1012/L,HGB112g/L,PLT391×109/L;血沉28mm/h;血生化:K+5.07mmol/L,Na+120mmol/L,CL―99mmol/L,Ca2+2.7mmol/L;血脂:TG0.59mmol/L,CH2.83mmol/L,HDL1.39mmol/L,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均正常。颅CT平扫示左基底节脑梗塞,颅脑核磁共振及MRA检查示左大脑半球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灶可能性大。压及地塞米松减少炎性渗出,应用白蛋白、针灸高压氧等治疗,患儿右上下肢肌力IV级,右手握力弱,右侧巴氏征(± ),住院17d好转出院。

2 讨论

儿童脑梗塞是一种少见病,但对儿童的发育有着重要而持久的影响[2],而且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展,儿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要比原来认为的多[2]。例1中患儿发病前月内曾有反复发热、水痘、癫痫病史,但本次脑脊液检查正常,考虑感染后引起的炎症远期效应。例2没有明显的诱因。小儿脑梗塞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小儿脑梗塞有其特点,病因多由感染或血管畸形引起,这与老年人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的脑梗塞不同,感染可见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它系统的霉菌性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口鼻炎部感染等[3];畸形多见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烟雾病及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此外,外伤胶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动脉炎也可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变窄、闭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脑梗塞。而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肠炎、腹泻、脱水等常是小儿脑梗塞的诱因或先期症状。关于诊断问题,为了作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为进一步有效治疗打下基础,必须从病史、体检及病情的需要出发,有选择性、有步骤的作出有关脑结构和脑功能方面的实验室检查,作出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定性诊断可归纳为“VINDICATES”(辨证)1次,即血管病(V)、感染(I)、肿瘤(N)、变性(D)、中毒(I)、先天畸形(C)、过敏或自身免疫(E)以及社会、精神因素(S)等。只有在作出明确的诊断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地治疗,治疗上强调在急性期治疗后的康复治疗非常关键,康复治疗包括针灸、中医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例1患儿经积极治疗系统治疗预后良好,随访2年右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等完全康复。小儿脑梗塞临床上较少见但因易遗留下终生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所以必须引起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明确诊断,积极系统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孔祥和,林庆,吴韵明. 小儿瘫痪[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52~86.

[2]Riela AR, Roach ES.Etiology of stroke in children[J].J Child Neurol. 1993 Jul;8(3):201-220.

[3]Takeoka M, Takahashi T.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stroke in childhood[J]. Curr Opin Neurol. 2002 Apr;15(2):159-164.

上一篇:婴儿流脑误诊分析(附四例病例) 下一篇:先天性气管支气管食管瘘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