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杂交榛建园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8 02:16:06

东北杂交榛建园栽培技术

摘 要:榛子属大灌木或小乔木,树体高大,根系发达,在表土分布密集,具有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双赢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本文重点就东北杂交榛建园栽培技术做了重要探讨。

关键词:杂交榛;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1 园址选择

1.1 气候条件

主要应考虑冬季绝对最低温度及持续时间,以及晚霜出现的时间与频率。一般来说,大多区域均适宜大果杂交榛栽培,但在原址选择时,仍要注意避开冬季冷风口或积雪过深、冬季解冻晚的背阴町。

1.2 地势条件

平地与缓坡栽培杂交榛最为适宜,但平地注意排水条件,避免积水。山地坡度较大时,应选择光照充足的阳坡建园;坡度较小时,任何坡向均可建园。靠近水源的江、河、水库边及有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适宜建园。

1.3 土壤条件

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适宜,其次为壤土、轻粘土,土层厚度60cm以上,不足60cm的要进行局部改良,土壤黏结、低洼易涝之地不适宜建立榛园。

2 苗木选择

杂交榛子栽培建园,不能选用依靠种子繁殖的苗木,种子繁殖的苗木会发生遗传上的分离。要采用无性繁殖培育1~2年生的健壮苗木,根长20cm,多须根、茎充实、芽饱满。剔除伤口过多、过小、根系木质化差的苗木,对选好的苗木要进行修根,保留10~20cm。对达不到壮苗标准的苗木,要加以生根素处理后栽植。建园一般选择3~4个品系的苗木,以利于相互授粉,对各个品系的苗木,要做好品种核对、数量核对、栓牢标记,以免造成栽植中的混乱。

3 栽植技术

3.1 栽植时期

春季与秋季栽植均可,但因本地区冬季降水量小,空气干燥,所以,提倡春季栽植,一般在4月中旬榛苗萌芽前为宜。

3.2 栽植密度

一般应采取的株行距为2m×3m,即166株/667m2。栽植密度因立地条件、栽培目的不同而不同,土壤肥沃地、地势平坦的地方栽植可多些。

3.3 整地方法

新选定的园址要进行清理和土地平整,尽量不要选杂树、野草、石块较多、坡度较大的山地,应先修梯田,梯田宽度应考虑栽植的行距。土地平整后应对全园进行全面翻耕,然后按栽植株距与行距确定栽植点,挖定植穴,挖穴时以定植点为中心,定植穴规格应视土壤状况而定。平地栽植穴可小些,穴径40~60cm、穴深50~60cm;山地栽植穴应大一些,穴径80~100cm、穴深60~70cm。挖穴时表土、熟土放在一侧,底部生土放在另一侧,回填时,每穴用土粪20kg与底土混拌均匀填充穴的底部,然后将表土和熟土填入中部根系层,再将新土覆在表层。

3.4 栽植要求、定干高度

尽量早栽植,一般应在4月上旬或中旬,土壤解冻后立即栽植,提高成活率。单干式整形定干高度为40~70cm,少干式整形定干高度20cm,定干后剪口处必须有4~5个饱满芽,尽量降低剪口,剪后剪口要用薄膜缠住或用铅油或腊封保水。

4 榛园管理

4.1 土壤水肥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榛树生长发育与结实,土壤管理措施主要有深翻扩穴、耕作、间作、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及排水等。

4.2 松土与除草

一般每年进行4~6次,消除杂草,疏松土壤。

4.3 灌溉与排水

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栽培园每年一般灌水2~3次,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第1次在发芽前后,第2次在5月中下旬,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可再灌1次封冻水,每次灌水要灌足灌透,并在灌水后及时松土。

4.4 整形、修剪、除蘖

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榛树栽培树形有2种,少干丛状形,留3~4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不同方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形成自然开心树形。

4.5 病虫害防治

杂交榛病害较轻,虫害也较少。病害主要为白粉病,虫害主要是食叶害虫,治疗比较容易,每年5~6月间喷施1~3次药,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榛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国内榛子已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每年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尤其是平欧杂交大榛子,以其优质、果大的特点在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大面积发展确实是一个无风险、利润大、产品不愁销、收益时间长,且一劳永逸的致富好项目。

上一篇:紫云县松褐天牛综合防治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橡胶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