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2-05-27 10:05:34

浅谈小学高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剖析了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及内涵,并以小学生作文个性化为出发点,从认知兴趣的内化、学习的需要以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三个维度研究了如何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表达的途径和策略,以此来逆转目前小学高年级作文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实践作文个性化的教与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表达。纵观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在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沿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按部就班地上作文课,很少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于如何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更是“纸上谈兵”。

(2)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完成写作文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仿照例文套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写作看为“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主观能动性差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

(3)读写结合不紧密。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有话难说,于是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或者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编造。

(4)作文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于全班同学的几十篇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批改也可能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几天后才可能得到权威的“读者”――教师的批改意见,很多数学生也只看个分数,除了教师,大部分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有效的沟通。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学生习作缺乏激情、学习动机外部化、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和教学能力水平因素。如何让学生能喜欢作文,展示其个性的活力呢?我认为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需求出发,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前提:教师成为研究者

《课标》明确地指出:“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由‘教书匠’转向创新型和科研型教师!” [2]因此,“教师成为耕究者”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先决条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促进学习,而不是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学会“在研究中教学”和“在教学中研究”,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培养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一种内隐的学习心理状态,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以及合作精神等。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动机问题是改革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激发兴趣是解决写作动机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我们就让他们从一句话写起,第二天写两句话,然后写段,写篇。引导学生用笔记录下一天中感触最深的,最想说的话。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写作也就不会成为头痛的事了。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更有信心和耐力。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通过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这会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学生也就更喜欢写作了。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引擎:激活写作需要

激活学生写作的需要,实际上是激活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对于一般小学生来说,此时的需要是强调作文应从学生的个人成长的自我需要方面去引导。或许你觉得每天生活都基本上是一样,没有什么可写。那我们就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一个从不迟到的同学迟到了,这里面就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写作的捷径就在于对周围的事和人写出自己的感悟。在有了捕捉到的瞬间个体感受之后,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对其中较好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并随时让他们在班级内“发表”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得以满足。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听到了同学的称赞和善意的批评,从而激发了新的写作的欲望;其他的学生也从这种互评互进的过程感受到了写作的技巧和乐趣。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核心:鼓励自主表达

《新课标》指出:“应减轻对学生写作方面的束缚,拓展有利于写作活动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 这向我们阐明了习作应强调并力求使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层次出发确定写作的内容,并多角度的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多方面地指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的形式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或者童话、随感等等;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和观察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写作过程中提高搜集资料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顺应了自己的思路,有感而发,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五、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路径:从感悟到领悟

1.从积累中感悟

积累来源于生活,有效阅读是写作积累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养成习惯,就是拿上笔和笔记本,记录下优美的词和句子,过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看,朗读。这样,在自己的写作中,这些积累会不知不觉的跳出来,写出来的文句自然优美而具有内涵了。

2.在合作中起步

习作中的合作,是指在作文完成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可以采用自由组合,让组员互相分享写作的乐趣,并对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交换批改、互相评析。作文互改互评使彼此之间都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作文,他们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并激活他们各自潜在的智慧。

3.由激励中提升

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尤其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更需要激励,通过适当的评价体系、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都能燃起他们作文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必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出发,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需求,采用分层次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呼唤着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反思。只有从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能力不断的提升,并以作文的个性化为标志,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所指。

参考文献:

[1] 刘海东.新课程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探究[M].上海:进惠上海出版社,2003.10.

[2] 郭根福.小卞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167 182.

[3] 江佳俊.小学高年级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转变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探讨 下一篇:家访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