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7 09:17:57

语文好课管理论文

朋友要参加语文学科“优质课”评比,找到了我和另外几个朋友,已经选好了教材,也请高手指点了备课,想在我们学校“试上”(即彩排),还有3天才正式上课。朋友有事,当然要帮忙。我校六年级正好班级多,6个班,3天时间足够了,我们人缘还不错,6个班一个一个地说通了,大家都支持“上”!朋友深受感动和鼓舞,一节课下来,虚心请教,我的同时也积极献计献策:某地方用上这招可以向听课者展示教者的新思想,某地方用上那招可以体现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接着是一节课比一节课效果好,最后一节课真可说是“天衣无缝”。再后来就听说朋友得了个一等奖。

朋友大喜,庆功“喜宴”上,感慨万千,不住地感谢“兄弟姐妹的鼎力相助”,并且调侃的引用了一句“没有熏不黑的锅屋”。

回来后,酒精的麻醉也没有引起我的睡意——朋友的这节课的确上得不错,可这样上的课就是好课?笔者曾在某报刊上看到过这样描述跳高冠军的话:“总是在失败中达到顶点。”笔者在此不禁要问:我们的课为什么要那样追求完美?细细想来,原因大概来自三个方面:一、教者要求面面俱到。所谓当局者迷,教者在设计教案时,总是生怕丢了哪一方面,甚至是哪一句话中的一个字,以免造成所谓的“失误”,引起听者的在意。二、听者追求赏心悦目。平时大家上课也都有自己一套,因此或多或少就想看到些新鲜的东西,教者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刻意地追求所谓的“完美”。三、评者要求标新立异。大多数听课者都是听得多了,而听多了课,也许就有些不敏感,没有“新意”的东西也就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为了让评者“注意”,教者不得不挖空心思,迎合他们的心理,想出新招。于是乎,公开课、研讨课、评优课……教者纷纷奇招迭出,课堂上异彩纷呈,目的只有一个——引起注意。

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吗?

笔者不敢苟同。第一,就备课准备的过程来说,朋友这节课的备课是数人的智慧——先是高人指点,然后是集思广益,最后还有3天里的一次次修改。上课人得了个第一,这是他(她)们的水平?——不,教者顶多是个木偶人。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一节课又怎能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和机会这样“钻研”教材?第二,从上课来看,笔者上可从没有连续上第二遍的机会,有时一节课后感觉欠缺些什么,想再补一补,却总是感到乏味,无法再回到开始的感觉。就像时间过去了就没有第二次出现的机会。如果说朋友那第七次的“表演”取得了辉煌,那么,前面六次的“彩排”又失去了什么?

因此笔者想:没有“彩排”的课才有可能成为好课;不去刻意追求迎合听课、平客人口味的课才有可能成为好课;心里想着的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才真正是好课。

上一篇: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关系论文 下一篇:我国银行网上支付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