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27 06:24:05

对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 要:创新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突出导之以“创”。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实施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施;方法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制高点,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扩大教育的空间,切实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样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辩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对于所有不同意见,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合理的则给予表扬。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能力。

二、运用质疑问难,启迪求异思维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产生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思维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学《司马光》时,有位教师设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好奇心,大家七嘴八舌,积极讲自己独特的见解,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见解,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三、鼓励大胆想象,引导发散思维

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引导学生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巧用活动教学,提高实践质量

新课标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例如,展开“五个一”系列活动,即:每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一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发挥小测验优势 广泛评价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析职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