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时间:2022-05-27 03:30:32

浅谈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的产品,而企业能否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有无低廉的成本。下面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有效途径谈点粗浅的认识。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1)全员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施工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

(2)全过程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1.2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1.3 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作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1 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2.1.1 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①买价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②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1.2 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

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1.3 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2.2 精简项目结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为企业提高市场应变和生存发展能力,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转平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载体。不断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已成为提高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应当根据当时具体的企业发展策略来变革组织结构。

2.3 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

2.4 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2.5 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2.5.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时间和成本观念

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如在执行单价合同时,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在维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正常报价水平,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单价,以便在验工计价时获得可观的额外收入;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达到尽早收回建设资金,加强资金周转的目的。

2.5.2 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更离不开索赔。通过索赔,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为使索赔意识、合同意识、时间和成本观念,培养索赔的管理能力,提高合理管理水平。

3、结束语

成本控制的好坏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涉及投标至施工全过程,涉及企业层、项目经理层、作业班组等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所以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非常关键的工作,尤其是时间跨度大、规模大、施工技术和工艺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特别重要。工程项目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营目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通过以工序标准成本为绩效考核标准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前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等,可以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不突破企业先进技术、管理水平下的工程成本,实现了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从而确保最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下一篇:浅析道路运输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