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时间:2022-05-27 01:29:04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摘要:研究儿童蹦床运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方法,对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20名男、女蹦床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儿童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专项素质都有了一定提高。结论:核心力量训练使蹦床运动员核心区域的相关肌群的力量、稳定性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运动员的专项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1.前言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国内外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人体核心区域核心肌群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核心力量是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的基础。儿童运动员的核心区域的相关肌群的力量、稳定性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20名男女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生8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6岁,训练年限1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期相关文献资料,并阅读了有关力量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及相关研究论文数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2.2.2专家访谈法

就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可行性和方法等问题对部分从事运动竞技理论与训练研究的教练员、专家等进行访谈。

2.2.3实验法

我们进行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40分钟,采用仰卧挺髋、仰卧抬腿控腹、单肘俯卧控腹、侧卧同侧肘脚支撑、单脚闭目、单脚闭目蹲起等动作,做动作时加强呼吸配合,强调神经系统的参与。

3.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评价

核心是指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骨盆在内的区域,包含背肌、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蹦床运动员的核心区域包含腰腹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等腹肌群,竖脊肌等背肌群、骨盆底肌、交错骨盆以及下肢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大收肌等。

人体力量素质是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等。对于力量素质这个综合指标的评价也需要从多个层面、角度进行评价。目前对其评价主要采用核心力量部位测试、核心稳定性测量、肌电测量、腹内压测量四种方法。由于条件的限制,现在较多采用对运动员稳定性和平衡能力进行间接的评价。我们测试了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个方面,分别包括身体素质:30秒两头起,30秒背肌,肋木举腿等。专项技术:腹弹,背弹,团身跳,10次起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各项指标都有提高。尤其在网上的专项训练中,腹弹、背弹最为明显。做腹弹时原来运动员的腰部比较松,经常有塌腰翘臀的毛病。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在网上做腹弹时能立腰夹臀,在空中能保持身体从指间到脚尖在一条直线上。背弹在空中用脚尖带动腿、腰、臀、腹,背向前向上使身体在空中成仰卧的能力加强了。在没有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运动员在做背弹时经常出现挺肚子、倒肩或是收髋、翘臀的毛病,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我们进行核心力量训练采用的动作突出强调加强核心区域的腹肌、侧腹肌,侧腰肌等,使深层的肌肉得到很好的刺激和锻炼,整个身体的协调和稳定以及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网上的起跳在压网、起网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在空中的姿态,使身体能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同时,起跳的高度和空中身体的美感都有提高。

3.2青少年蹦床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特点

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使许多的肌肉协调做功,而不是完成某个动作时某个关节孤立做功,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使上身和下背部与腹部的肌肉群在训练时同时做功,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让核心区域肌群起到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特点,体现出全身整体性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蹦床动作的完成需要加强腰部、背部、肩部核心区域的深层肌肉的联系,我们选用的几组练习能够结合蹦床项目的特点,不但提高了蹦床运动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上下肢力量传导效率,加快了具体动作之间的转换,而且在网上的动作更加灵活、规范,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要领时更好做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运动成绩。

4.结论与建议

4.1传统力量和核心力量相结合

传统力量是核心力量的基础,相对于传统力量,虽然核心力量训练能更好地提高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但核心力量训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力量训练。训练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进行应用,以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4.2核心力量值得研究应用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应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核心力量训练能避免青少年承载过重负荷产生负面影响,有效协调其上下肢体的动作,稳定与控制身体的平衡,值得在训练中进行更进一步地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希彬.身体形态、机能特征与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1).

[2]冀方新.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3]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上一篇:倾听错误,让错误也精彩 下一篇: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