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2-05-27 06:28:48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情况。校企双方专家通过职业岗位定位、编制岗位工作内容说明,摸清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而将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建立起能力进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相关利益者视角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880070)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罗国莲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3月4日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技能,具有综合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职业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强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船运管理方向积极尝试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定位,编制岗位工作内容说明

苏州虽然是一个内陆城市,但是苏州经济外向型特点十分明显,周边100公里内出海港口分布众多,因此在专业方向论证时,我们结合校企双方专家意见开设了船运管理方向。在组织校企专家全面、深入调查产业、行业、企业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科学论证,将职业目标定位于船运业口、航运、货运、船舶等相关企业的相关岗位群,包括泊位策划、船舶策划、堆场策划、闸口操作、查验场操作、桥边服务、堆场服务、船舶租赁、船舶调度、集装箱跟踪、船公司收入管理、船公司支出管理、船代船务调度、船舶外勤、市场销售、客户服务、单证操作、海外、散货操作等。依据企业需求,我们又将这些岗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心岗位,有13个;另一类是延伸岗位,有6个。在进行大量调研、考察、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了《物流航运企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我院物流专业船运方向学生就业核心岗位和延伸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二、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能力进阶方案

经过校企双方专家会商后认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船运管理方向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两部分。专业能力分为航运业务处理能力、港口业务处理能力和货代业务处理能力。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与人和谐相处能力、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创新能力等。与此同时,将学生能力培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技术基础培养阶段;第二阶段为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第四阶段为拓展能力培养阶段。(表3)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学科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具备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技术应用的经验和能力。以学科体系为线索的课程中是一定学不到这些综合的经验和技能的。综合的技术应用的经验和能力只有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所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才能获得。根据《物流航运企业核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遵循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适应运输专业化、运输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对新知识的需要两个原则来构建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为使学生既能熟练运用汉语,又有较强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从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连续五学期均开设英语和专业类课程,增强学生利用英语来与国内外同行进行语言和书面交流和沟通;开设大学语文,加强学生汉语的运用能力,并且专业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都包括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利用PPT进行作品展示等环节,锻炼学生口头、书面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其次,为培养学生既熟悉国内商务和企业环境,又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则,专业在职业分析基础上按照业务模块和业务流程开发课程,在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中注重利用企业一手资料、引入国际惯例,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化企业运作规则的习惯。

第三,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船运业务信息系统的能力,专业设置了《计算机应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业务实训》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模块,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才具有毕业资格。专业课程模块,引进了中海等国际化企业在用软件或按照企业在用软件进行开发的业务软件来局部模拟或综合模拟企业业务处理,达到学生熟悉船运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增强学生操作船运业务信息系统的技能。

第四,船运专业与在苏州的多家国内外知名国际化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打通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渠道,使得学生不但能在国内企业就业,也能在国外企业就业。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物流专业船运方向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重点建设了《航运业务与操作》、《港口业务与操作》、《货代业务与操作》、《船运业务英语》、《进出境通关实务》、《货物管理实务》、《航运法规实务》、《船舶概论》、《港口与气象基础》9门主干课程和1门综合实训课程《船运综合业务实训》。(图1)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庆著.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上一篇:浅析我国奢侈品品牌建设 下一篇:汽车4S店如何正确迎接税务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