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之分组教学

时间:2022-05-27 01:55:21

信息技术之分组教学

摘 要: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课题。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则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组教学

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此,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分组教学法正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是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以及保持长时间记忆;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在大体均衡的基础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二、教学中应该如何对学生分组

分组教学依据的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针对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特a点并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教学条件,可采用如下分组方法:小组由6~8人组成,成员至少有1~2人是成绩较突出的A类学生,2~3人是学习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2~3人是学习稍有困难的C类学生。这样分组是有原因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能力弱;有的学生基础好一些,有的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固。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从中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不同层次的角色,引导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实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效地避免学生过早地出现分化。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过程

1.营造良好的分组环境

分组教学要顺利开展,首先就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此,根据机房的摆放位置和小组的座位顺序,我在机房管理软件中设置学生的座位编排与机房实际座位一致,录入学生名单,并且将每个班级的数据保存为独立模型。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的“屏幕监看”功能查看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可通过“远程辅导”“屏幕广播”等功能参与小组学习,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2.设计恰当的分组任务

分组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任务的设计。任务应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并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只有充分体现出任务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探讨的热情,以便学生在任务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个别任务、选择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如果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多,可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在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中会有许多练习题,任务驱动学习要求精选习题配合新知识点学习,而不是大量地使用习题的“题海战术”。如果已经把大多数的新知识点学完,我们就要设置综合程序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进行程序开发设计的能力。

3.分组实施后的总结反馈

使用分组教学法的教师,有的不重视对学生完成任务和学习情况的总结,认为这样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尽管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已经对各个学习小组所做的任务进行点评比较,但在每部分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次对学生作品进行演示评价,并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样板,进而对所学习和运用到的知识点做归纳是必要的,这样做会使分组学习法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和完成更多的任务打下基础。分组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会造成一些学得差学生的依赖性,甚至有的学生把组内别人的作品抄袭复制上交了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任务学习和任务制作阶段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才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试也使得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激励学生把差距变成学习的动力。特别是测试后发现差生,就要由学习小组长帮助他们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这种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就能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言文结合,文道统一 下一篇: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