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27 01:40:39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对策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背景

个人理财,又称个人财务规划(Financial Planning),是一个评估客户各方面财务需求的综合过程,它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状况,从而帮助客户制定出可行的理财方案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个人理财是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它包括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资产和负债分析、现金流量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确立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规划、个人税务筹划与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美国商业银行以超市的经营理念经营“方便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少美国银行的营业场所比以前变得更易于与顾客沟通,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由于加强了沟通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情感联系,由此带来“双赢”的结果。

二、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居民财富急剧膨胀、个人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旺盛,这为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由代客理财业务特性所决定的高利润,以及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更是直接导致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市场,进而推动了我国的理财市场的飞速发展。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是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例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该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紧随其后各家银行都竞相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理财产品。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三、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制约

从银行理财服务的宣传资料看,似乎涵盖了和生活理财与投资理财的全部概念,但实质上它们更象是一种传统服务的延伸。受到政策的限制,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领域,除了存贷业务,只能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客户进行组合投资。例如中国银行的“精明眼”、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等。稍为贴近客户要求的个人理财产品,也仅仅只是通过进行不同类型储蓄组合,以及推荐购买其的保险和国债产品来增加收益,例如中信银行的“理财宝”、农业银行的“债券通”等。

(二)营销模式落后,客户认知度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相对滞后,其突出表现为: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不会主动挖掘客户资源,寻找商业机会,仍习惯于等客户上门;营销手段,停留在一般竞争手段上;对营销市场细分不够,没有按一定标志将众多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同客户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同时,客户理财观念落后。近年来,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但理财观念却还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对理财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三)缺乏具备理财专业的金融人才

个人投资者的理财理念由自主理财转变为委托理财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过程少不了专业人士的参与。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只有同时具备金融、地产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并且能够借助专业理财工具、大型数据库和强大专家网络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建议,从而为客户合理理财的复合型人才,才算得上合格的理财专业人士。

(四)法律环境尚未完善

由于目前许多金融机构都在进行代客资产管理业务,理财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但是同类业务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却有着不同的管理规范,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化、有法不依、政出多门、多头监管,因而对代客理财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有“金融超市”之称的商业银行,在如此繁杂的市场竞争下,在200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使其个人理财业务开始有法可依,但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均有由其各自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的法规,难免对相同业务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导致统一市场领域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而且理财产品日益提倡创新组合,银信合作、银保合作、银证合作都已成定势,市场更加复杂,当前的监管模式无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建议

(一)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

混业经营是当今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经营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混业经营既是适应金融国际化、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也是拓展自身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需要。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经济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

(二)转变理财消费者的理念

全社会居民的理财理念应当得以转变,将投资增值与风险控制、税收、养老筹划等结合起来,并需要加强对实物理财产品的关注,当然,这也与国内相关部门未推出相应的产品有关,这就需要市场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来发展完善整个理财市场。

(三)培养高素质理财专业人才

对于培训理财师,由于理财业务对客户经理的高要求,仅仅靠单渠道的学习或实践摸索是达不到标准理财师的要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培养理念,推行由正规学院教育培养理财师。因此,建议在高等教育财经院校开辟相关专业或方向,并通过与国外院校以及考试标准委员会合作等模式,从而培养出专业的理财规划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提高的理财需求。

(三)设计合理的理财产品

虽然各银行由于面对的市场环境与各自优势不同,在推出主打理财产品类型时会各有不同,但都应当注定提升核心技术研发,突出品牌特性,增大发售频率。并且在设计挂钩标的产品时,应当提高透明度,及时公布挂钩表弟的历史数据和资料,以利于投资者把握产品动态。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问题,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涉足海外市场与高风险标的时,应当按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2006年6月13日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来进行理财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

五、结论

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和个人资产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急切呼唤完善的个人理财市场。高质量的理财服务既是一国金融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国国民财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基本方式,受到金融分业经营的限制,我国在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与阻力,但随着中间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个人理财市场必将成为金融机构瞄准的目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要在这一新兴市场争取一席之位,必须尽快调整思路,立足于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金融理财服务,以本身专业优势为依托,培育高素质的理财服务队伍,通过扩大跨业合作领域,形成经营服务层面和业务品种层面的混业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马荣镖.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金融管理.2008(06).

[2]喻凌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新西部.2008(06).

[3]许棣.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广西金融研究.2008(08).

[4]刘伟.个人理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闵静.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金融经济.2008(06).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分析 下一篇:关于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