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26 09:49:11

新疆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新疆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广泛和深入。外贸企业急需大批熟悉WTO规则、精通现代国际商务技能、国际法律,以及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的综合型国际贸易人才。然而,与企业现实需求相比,新疆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粗放,途径单一等问题,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疆;国际经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1-00-02

一、新疆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粗放

新疆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粗放导致所培养的人才能力、水平接近,缺乏层次性,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

(二)培养方案滞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课题。新疆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能与时俱进,滞后的具体表现: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一些专业课程,如贸易与环境、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等,其现有教材基本上围绕传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内容不系统,设施不完备,实践效果差仍是普遍现象。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三是创新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目前创新能力培养处于启蒙阶段,只是学习创新知识和简单的模拟活动(如创业大赛等)。

(三)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但实际上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体制机制问题,使高校难以完全承担人才培养重任。高校实践设施不足,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新疆高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外培养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协议开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产权机制,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本科院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基本上流于形式。多数外贸企业考虑到商业机密和经济效益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上岗实习,学生缺乏真正实践机会,大大削弱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疆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急需熟悉WTO规则和国内外市场运作的外经贸人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方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中亚各国近年也开始对我国产品采取反倾销、建立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这种状况势必影响新疆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因此新疆外贸企业急需掌握WTO有关法律规则并懂国际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人才。

(二)急需跟单员等技能型外经贸人才

目前,社会上紧缺的是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大多毕业生理论水平高,而实践能力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据调查,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第一至第六位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并要求其持有上岗资格证。目前,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达7000多万人,但只有8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以乌鲁木齐市为例,现有外贸公司3000余家,报关人才,尤其是熟悉合同、申报、运输等外贸环节的技能型人才格外抢手。

(三)双语型人才供不应求

目前,熟练掌握英语、俄语等语种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持续走红。而能与中亚国家对接、交流和沟通, 精通中亚各国语言,熟知中亚国家风土人情,同时又熟悉中亚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

三、加快新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校企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校企联合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培养人才。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成立学校董事会,建立高校高科技企业;高校与地区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校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总之,通过校企联合,学校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结合起来。

(二)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新疆高校国贸人才培养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使学生通过角色互换,依次完成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报关公司等各自承担的业务,将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在操练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团队当中,这样既加深了理论认识, 强化了操作技能,而且也锻炼了社会协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层次、目标要求和培养机构特长设计不同的校内实践方案,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避免“全才式”培养模式的弊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目前,新疆普通高校大量引进硕士、博士、海外留学研究生,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建议学校在引进教师后,要积极探索校企、校政相关部门挂职锻炼计划,定期举办教师培训、进修活动等,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贯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并重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育人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次培养人才,可以提高人才的差异,提高人才对各种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在内容上,既要针对目标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内容、深度的教材体系,又要体现层次需求、反映时代特点,尤其是应充实社会实践教材内容;可按照某一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该层次人才培养。在该模式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是一致的,但不同层次人才方向模块设计要体现该层次培养目标要求和特色。可设计同一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如国际贸易业务方向和国际商务管理方向;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如国际贸易业务方向和高级技术人才方向以及一般技术人才方向。这种方案设计可以实现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业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外语教学体系,将现有公共外语、专业外语体系拓展为公共外语、专业基础外语和专业实践外语;完善技能培养体系,研究构建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专业岗位技能实习等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在创新结构设计上,对教育内容要进行相应的安排。在教育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实现结构设计创新。在创新培养主体上,应大力拓展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途径。

四、结语

新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现状不能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需要结合当今世界外经贸发展趋势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就业市场特点,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性,注重应用性,为新疆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建华国际经贸人才需求新变化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4)

[2]罗旭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外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4)

上一篇: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运营模式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