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未成婚,莫为财所困(续)

时间:2022-05-26 09:00:51

恋爱未成婚,莫为财所困(续)

约定“损失费”,欠条亦无效

邓女士看着手中的欠条,懊悔不已。没想到自己和刘先生多年的同居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当初刘先生当着自己的面写下了十万元的欠条,就这样成为了一张

废纸。

刘先生今年43岁,邓女士今年45岁。双方从2002年4月开始同居生活,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理结婚的登记手续。5年后,双方发生了矛盾,原本脆弱的同居关系维持不下去了,在2007年3月,双方解除了同居关系。邓女士心里越想越生气,难道自己的这5年就白白和他过了吗?于是2007年4月12日,邓女士再次找到刘先生,以索取青春损失费、精神损失费、肉体损失费和感情损失费为名要求刘先生予以补偿。无奈之下,刘先生于同日写下了“今欠邓女士十万元整,十日还清”的欠条。邓女士本以为欠条在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也算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

没想到刘先生一纸诉状把自己告上了法庭,要求确认邓女士手中所持有的十万元欠条无效。法院在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欠条虽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合法成立的有效凭据,但在本案中,刘先生出具的欠条所记载的内容表明,此为其与邓女士解除同居关系后,邓女士要求刘先生给付青春、精神、肉体及感情损失费所形成。邓女士的要求缺乏法律依据,她亦未提供证据证实双方存在其他事实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故该欠条不具有合法性。最后判决确认刘先生为邓女士出具的日期为2007年4月12日的欠条无效。

送车为结婚,最终仍分手

恋爱期间,男方送女方一辆雷克萨斯轿车,分手后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要求女方退还购车款。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判令刘女士返还李先生27万元购车款。

开庭时,刘女士说,她本来是有男友的,前男友有个QQ群,经常组织网友聚会,有一次,男友带她去参加网友聚会,认识了李先生。2010年4月,李先生送了一部雷克萨斯轿车给她,当时花了40万元。买完车后,刘女士马上跟前男友分手,跟李先生确立了恋爱关系。随后,两人飞去日本旅游,回来后同居数月。后来,两人分手,李先生要求刘女士返还购车款。对此,刘女士认为,李先生当初买车给她,纯粹是为了讨她开心,现在她身心受辱,不肯返还购车款。

李先生的律师则表示,当初给刘女士买车,是因为她主动提出,如果给她买车,就和李先生结婚,律师当庭还展示了相关短信予以证明。因此,这应该算是李先生送给刘女士的结婚彩礼,现在各奔东西,刘女士应该

归还。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相关证据以及双方陈述,两人表露出缔结婚姻的意愿后,李先生才出资为刘女士买车。从传统习俗、现代社会的人情因素及车辆的价值等角度综合分析,这辆车与男女朋友恋爱期间互赠的一般性礼物是有区别的,具备彩礼性质。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法院应当支持当事人的诉请。据此,法院认为目前双方结婚的目的难以实现,车作为彩礼应当返还给男方,但考虑到因现实情况也无法还车,法院综合市场价格,判令刘女士返还李先生购车款27万元。

恋人终分手,房产生诉讼

张某(男)与王某(女)某年2月初相识,恋爱期间相互感觉都还不错,并且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第二年9月,张某提议购买房子,以便双方婚后共同居住。王某同意,双方约定每人出资7万元合计14万元付首付,以后还贷两个人一块儿还。由于对张某的信任,王某一次性将7万元现金交给了张某,也没有让张某打收条,王某也没有太在意购房的过程以及签订合同的相关程序。购买房产后,王某在装修房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陆续往里投了1万余元的钱款。第三年5月,双方在谈到具体结婚费用时产生分歧,双方家长闹得也不开心,双方决定分手,这时王某才发现,张某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只是用了他自己的名字,购房发票也只有张某一个人的名字。王某要求按出资比例分割购房遭到了张某的拒绝,无奈之下,王某诉至法院。

在购房时,由于张某与王某并非夫妻关系,加之购房时合同及发票上都是张某的名字,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讲,这套房子物权属于张某,而非与王某的共同财产。现在王某主张分割房产权利,法院支持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在这个案件中,王某将7万元现金交给张某而不让张某打收条的行为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张某不承认收到这7万元现金,王某将陷入举证不能的尴尬境地,甚至连出资7万元的本钱也难以索回。王某在房屋装修过程中的出资也都是交给张某购买材料,一旦张某否认装修过程中王某有出资,王某也必然陷入被动。

最后,在法院主持调解下,此案由张某返还王某7万元人民币调解结案,王某算是挽回了部分损失,但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精力以及装修花销却无法弥补。

因为购房出资涉及较大金额,所以恋爱期间购房出资一定要慎重,共同购房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到购房合同中,或让对方打张收条,并注明收款的用途,不要不好意思开口,以免一旦纠纷出现,后悔不及。

恋人助周转,难分赠或借

小黄(男)与小李(女)恋爱期间,小李对小黄说她叔叔李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急需用钱。小黄正在追求小李期间,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表态说,自己手上有五万元“闲”钱,可以先给小李的叔叔周转一下。小李一听很开心,就打电话给他叔叔李某要了账号,让小黄从自己的银行卡里汇了五万元过去。几个月后,双方因故闹分手,小黄向小李索要借给其叔叔李某的五万元,小李说这不关她的事,让他去直接找其叔叔李某要钱。李某却说是小黄自己愿意汇钱给自己的,是赠与不是借贷,故也不愿意还这五万元钱。

因为小黄是从自己名下直接打款给小李的叔叔李某的,因此,如果打官司,小黄是不能小李,而应该直接李某的。但是,由于李某与小黄之间只有汇款的单据,没有借条,因此,到底事实上他们是借款关系还是赠与关系,或者还是不当得利关系,都可能会是法院查案的难点。事实上,只有汇款单据而没有欠条,法院也不好直接判定小黄与李某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还需要有其它相关证据佐证借款关系成立。看来,小黄即使有汇款单,但想顺利打赢这场官司也并不容易。可见,恋爱期间的金钱给付,还是得当心些!

家长馈赠物,分手难索还

小江(男)与若兰(女)是双方父母撮合认识的。小江的母亲很喜欢若兰,恋爱期间没少买东西给她。什么衣服啦,香水啦,过年过节的红包啦等等。恋爱两年来,这些花销总算下来也有三、四万块钱,但开销上去了,小江与若兰的感情却没有升温,后来两人分手。小江的母亲听说二人分手了非常难过,又感到这两年来为儿子恋爱在若兰身上花了好几万块钱,又觉得非常不合算,就找若兰说,不和小江结婚是她的自由,但必须还清这几年来小江在若兰身上花的五万元钱。若兰不同意,小江母子来到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

恋爱期间的赠与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不是所有的赠与在不能结婚时都必须返还。小江和小江的母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在若兰身上的开支不同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性质,从法律上来说应该定性为赠与。虽然小江和若兰婚没有结成,但财物由于赠与关系成立,不好通过法律手段强行索回。因此,律师向小江的母亲讲清了道理,并奉劝小江的母亲以后在小江恋爱期间给女孩子赠与财物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量力而行。

综合上述实例说明,恋爱财产纠纷不同于婚后财产的分割,在婚姻法里并无明确规定。因此,对于恋爱期间的财产争议只能依据财产纠纷的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果有证据证明是借款,借款者应当依法偿还。对于恋爱期间一方赠与另一方的财物,处理时要看财物的性质和多少。如果属于恋爱中双方为了增进感情,一方向另一方赠送财物或者双方互赠财物,则属于赠与。当恋爱终止时,一般可以不返还,但一方以结婚为目的而向另一方赠与贵重物品,可以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如果条件未成就,也就是说未能实现结婚的目的,那么赠与方要求返还时,另一方应当予以返还。如果是为了筹备结婚,一方购买的结婚用品放于对方处,一旦恋爱关系终止,另一方自然也应当予以返还。至于索要所谓的青春损失费,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往往得不到法律支持。

恋爱是人生美好的经历,值得人们真诚对待、好好珍惜。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分手,也应当好聚好散、友好协商,而不应当锱铢必较、反目成仇。

上一篇:信用卡积分大比较 下一篇:美术教学与优良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