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时间:2022-05-26 04:46:04

浅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摘 要]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产业带来的影响,中国物流业应尽快制定相应策略及措施,主要是加快完善国内产业链并“走出去”,大力发展三方物流,运用创新的管理思维模式,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发展绿色物流,把好“环境关”,以确保未来物流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物流业;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10-0030-03

一、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二战后数十年来,国际间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随着跨国公司开始进行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服务业转移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1]。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开始超越制造业,在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外包与服务业离岸外移一起,共同推动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浪潮。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也是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对中国的国际产业转移已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国际产业转移使制造中心不断向低生产成本的地区转移和集中,使其远离最终产品的装配线和产品的消费地,甚至远离原料的供应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物理距离加大。国际物流为货物在国家之间快速高效地转移提供了一条通道,也使得跨国公司可以更廉价、快捷地获得需要的货物与服务,而在中国的物流活动是跨国公司全球物流链和供应链上的一环。国际产业转移必将对入世后开放的中国物流业带来各种影响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

新型国际产业转移是生产、流通、产前产后各环节全方位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沿着制造业链条向服务业和研发部门延展已经形成趋势[2]。为适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随着本国制造产业的转移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中国,由于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只有极少数企业可提供国际流行的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物流服务,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体化,所以,“投资”、“并购”中国现有物流企业成为许多在华跨国公司的选择(见表1)。

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社会经济、贸易、物流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跨国公司业务核心化、多种业务配套转移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等形式,影响到中国物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面对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物流产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各种可能的挑战。

(一)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积极影响

1. 有利于促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物流市场是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发展壮大的,而中国物流产业能够良好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劳动密集型的物流产业结构。随着国际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重点之一和外商对物流业的投资并购,毋庸置疑,伴随国际产业转移而来的国际物流大鳄势必引发我国物流市场更激烈的竞争,这会不断促使中国物流业提升服务水平。

2. 全球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中国物流业的竞争力。美国学者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产业竞争力,而产业转型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业面对着产业转移带来的物流需求,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而且也应主动出击,对物流资源重新整合,改善物流企业整体战略规划、树立战略意识,提升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当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部分上市企业开始把注意力转向这一热流,明确提出要推动仓储――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而外运发展、中储股份、深圳机场、上港集箱等则是运输仓储业的代表。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4]。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消极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在促进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同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讲,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流通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市场破碎分歧,其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由于公司愈来愈多地把运输业务外包,不少跨国公司及内地企业,感到物流公司的水准低,不能在时间、服务上达到要求。所以,有些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在母国的物流合作伙伴。入世后由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相当一部分物流业务将被外资物流公司所占据。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减小环境资源压力,纷纷将高耗能、污染重的项目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落后地区,造成承接产业转移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严重冲突,影响了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的跨国公司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流通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国际产业转移条件下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面对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带来的这些影响,中国物流业应尽快制定相应策略及执行措施,以确保未来物流业顺利发展。

(一)加速完善国内产业链并“走出去”

现代物流业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协调一致的。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推行,国际产业链整体转移增多,产业转移已由原来单个项目、单个企业、单个产业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式或组团式转移,这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了全球生产体系或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新格局。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也影响到物流业的竞争格局。中国物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不应只盯住国内市场,而应当积极参与到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去。然而,物流业是一个主要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没有完善的国内产业链,国内企业就不可能“走出去”,也不可能有走向世界与国际物流巨头竞争的中国物流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证分析表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到物流总量的50%,现代物流业才能形成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物流服务的外部化趋势是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面临的压力有关。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看,成本节省和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是导致跨国企业把资本集中在主要的、能产生高效益并获得竞争力的业务上的主要诱因。所以,出于成本的考虑,产业转移带来的物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当地的第三方物流来承担。如果目前中国的物流产业非常发达,那么跨国公司可以实行物流外包,利用国内的物流渠道完成自己对国际物流的需求。然而,中国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还不足20%[5],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比,资金量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这使得中国物流业未能充分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有利时机。入世后,公路、铁路运输、海运以及仓储等传统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会使得很多企业逐步向综合物流公司转型,大承运人能对服务增加价值,形成进入门槛较高的细分市场,以保证与客户的长期合同。这是促成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业快速成长和增加利润的因素。因此,要培育中国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使中国的物流企业大大提高提供服务的标准,改进作业效率,充分为客户需求定制各类新型服务和高附加值服务。

(三)运用创新的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的成熟需要有一个过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内地仍将是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并行发展。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但是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物流管理战略和趋势相比,中国企业的物流管理尤其缺乏的是现代物流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全球性竞争中,特别是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将全球战略锁定为其目标战略时,其不能游离于全球物流管理之外,更不可滞固于陈旧的物流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国际间资源信息的有效传递,来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四)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和物流信息化,加快物流业发展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在发达国家发展很快,2005年中国的物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GDP的6.7%,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6.5%[3]。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采购、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中国物流应当以跨越式的发展步伐进入国际现代物流的发展轨道。中国物流业高速发展需要三大支撑:标准化、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业要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必须标准化,而没有信息化就根本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与装备涉及到先进运载工具与运载方式。全球产业转移使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中国物流业的只有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才能适应物流业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

(五)发展绿色物流,把好“环境关”

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运输可能造成拥挤、事故、噪声、空气污染,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塑料袋等包装物使用后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的污染物。因此,充分认识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把好“环境关”、着力发展绿色物流: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回收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潘悦.国际产业转移的四次浪潮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6,(4).

[2]刘梅生.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及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刘从九.我国物流企业面对跨国竞争的战略思考[J].物流技术,2004,(2).

[4]张世翔.替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把把脉[EB/OL]. .2006-12-30/2007-05-20.

[5]丁俊发.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学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感[EB/OL].www.省略/web/news_one.asp?i_id=13683.2006-05-21/2007-03-05.

上一篇:FDI与中国产业安全 下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创新